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初三日为先母忌辰舟中感赋二首·其一》
《二月初三日为先母忌辰舟中感赋二首·其一》全文
清 / 张洵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屈指慈颜隔,于今十五年。

劬劳怀死后,奉养缺生前。

兄弟谁劳力,妻孥转息肩。

梁山风雨夜,惆怅抚琴弦。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洵佳在二月初三日为其先母忌辰而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首句“屈指慈颜隔”,诗人以屈指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母亲容颜的深深怀念。接下来,“于今十五年”点明了与母亲分别的时间长度,十五年的岁月仿佛在诗人的心中拉长了距离,增加了思念的重量。

“劬劳怀死后,奉养缺生前。”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母亲生前辛勤劳作的感激与怀念,以及在母亲去世后,自己无法再尽孝道的遗憾和自责。生前的奉养与死后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兄弟谁劳力,妻孥转息肩。”这两句则转向家庭责任的分担。在母亲健在时,家中的劳力由她承担,如今母亲不在,兄弟姐妹们各自忙碌,而妻子儿女也需分担起更多的责任。这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角色的转变,也暗含了对母亲过去付出的感激与对当前家庭状况的无奈。

最后,“梁山风雨夜,惆怅抚琴弦。”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梁山(可能是指家乡或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抚琴自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风雨之夜的自然景象,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沉的怀念与无尽的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亲情、责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洵佳
朝代:清

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著有《爱吾庐诗钞》。先生诗宗香山,为人朴讷谨愿,胸无城府。严取与,辨义利,交久益敬。乡里后进有一才一艺者,必为之揄扬不置。需次汴垣,兼藉课徒自给,春秋榜发售者踵接。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其尤著者也。宰上蔡日,终日堂皇,清理狱讼,不三月,囹圄一空。宁陵亦然。调署陈留二年,学道爱人,宽猛相济,政绩尤著。先生五十书怀诗有“两载民情水乳融”之句。年五十一,即自劾旋里。春秋佳日,惟与二三知已饮酒赋诗,不问门以外事,时论高之。
猜你喜欢

送鄞县尹

秋风吹汝鬓成丝,移病还家竟不疑。

官是伯强曾补处,身如元亮已归时。

青山老去浑相识,黄菊平生最受知。

我亦相从上吴会,夕阳骑马看残碑。

(0)

送伯循御史天锡照磨至龙湾留别

西日杲杲马萧萧,君行不行手屡招。

舟人夜语见月出,客子别愁须酒浇。

霜天欲雨鸿雁去,秋风未落河汉摇。

寄语扬州张仲举,月明何处闻吹箫。

(0)

送王伯循

使者楼船鼓三叠,犹见车前白鹭翿。

莫嗔惜别把衣袖,他日为谁沽酒醪。

龙蛇未蛰江水壮,鸿雁欲动秋风高。

槐树东头读书处,更忆君家双凤毛。

(0)

送陈玉林归集庆永寿宫

天绕龙宫日月低,六龙曾驻冶城西。

祠光午夜入牛斗,玉气千年成虹霓。

承恩已报紫旌节,奉使屡上黄金闺。

神眷灵官守桂树,银榜碧镂自天题。

(0)

代友人送于彦明之鄞

诗舸几时发,秋风海水腥。

云分雁宕路,江绕蛣䗁亭。

大府文星聚,名山僧气灵。

凭君道问讯,无恙读书萤。

(0)

天台道上闻天香

八月天台路,清风物物嘉。

晴虹生远树,过雁带平沙。

日气常蒸稻,天香喜酿花。

门前五株柳,定是故人家。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