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舸几时发,秋风海水腥。
云分雁宕路,江绕蛣䗁亭。
大府文星聚,名山僧气灵。
凭君道问讯,无恙读书萤。
诗舸几时发,秋风海水腥。
云分雁宕路,江绕蛣䗁亭。
大府文星聚,名山僧气灵。
凭君道问讯,无恙读书萤。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李孝光为友人于彦明前往鄞县而作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友人即将启程的场景,以秋风、海水、云分雁宕、江绕蛣䗁亭等自然景象渲染离别的氛围,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首句“诗舸几时发”,以“诗舸”借指友人的行舟,暗含着对友人何时启程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预示了离别的主题。接着,“秋风海水腥”一句,通过秋风和腥味的海水,营造了一种凄凉、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了离别的情绪。
“云分雁宕路,江绕蛣䗁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行进途中的景象。雁宕路指的是雁宕山的道路,蛣䗁亭则是鄞县的一个地名,这两句既展现了友人旅途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对友人行程的关心与祝愿。
“大府文星聚,名山僧气灵”则转而赞美了鄞县的文化氛围与宗教气息,暗示了友人此行将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精神世界的关怀与期许。
最后,“凭君道问讯,无恙读书萤”两句,诗人直接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的牵挂之情,希望友人在旅途中平安,并且在鄞县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继续追求学问与知识的光芒,如同夜空中不灭的读书萤火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安全与精神成长的美好祝愿。
长笑昌黎说霜菊,苦言既晚何须好。
微生蜂蝶幸遭逢,复云婉娈死相保。
纾也壮日气食牛,上追西汉摛文藻。
十年大学拥皋比,每被冬烘笑头脑。
虞初刻露万物情,东野受才逊雄骜。
兴来铺纸写云山,双管生枯兼润燥。
定价百金酬一槁。
文章艺事总延年,六十容颜未枯槁。
苦遭恶俗不相放,儿童项领欺华皓。
归来洛社聚耆英,抵制少年老吾老。
岂知世运久更新,肮脏人生苦不早。
君看画里十三人,一已墓门将宿草。
不如及早竖降旗,成功者退循天道。
更将此意问橘叟,渠指岁寒松合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