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织布才输官,反顾身上无完裙。
今年织布未成匹,县吏催科时打门。
古人取一以缓二,何意如今并民利。
十室看来九室空,坐令父子遂相弃。
草虫唧唧依床帏,天寒催织无停机。
妇姑相对暗垂泪,明年输官慎勿迟。
去年织布才输官,反顾身上无完裙。
今年织布未成匹,县吏催科时打门。
古人取一以缓二,何意如今并民利。
十室看来九室空,坐令父子遂相弃。
草虫唧唧依床帏,天寒催织无停机。
妇姑相对暗垂泪,明年输官慎勿迟。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民间百姓在赋税压力下的生活困境。诗中通过“去年织布才输官,反顾身上无完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百姓为了向官府交纳赋税而辛勤劳作,却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悲惨境遇。接着,“今年织布未成匹,县吏催科时打门”进一步揭示了官府催缴赋税的严苛与紧迫,使得百姓即使未能完成织布工作,也难以逃脱被催缴的命运。
“古人取一以缓二,何意如今并民利”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反思,以及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批判,指出古人采取措施是为了缓解赋税的压力,但没想到如今赋税竟成为了压榨民利的手段。最后,“十室看来九室空,坐令父子遂相弃”描绘了因赋税重压导致家庭破裂、亲情疏离的社会现实,凸显了赋税制度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草虫唧唧依床帏,天寒催织无停机”通过自然界的草虫声和寒冷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着百姓在艰苦环境下仍需不停劳作的无奈。而“妇姑相对暗垂泪,明年输官慎勿迟”则直接表达了妇女们面对即将到来的赋税压力时内心的恐惧与忧虑,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朝时期赋税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批判意义。
渺渺林间路,萧萧物外僧。
高阴凉易入,闲貌老难增。
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
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
东门人物乱如麻,想见新鞯照路华。
午鼓已传三刻漏,从官初赐一杯茶。
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
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白下长干何可见,风尘愁杀庾兰成。
去年今日青松路,亦自闻蝉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