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萍著处即为家,伏枕悠悠对物华。
处处鞦韆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
药囊亲坐劳频检,酒瓮生尘亦可嗟。
未老会寻吴市卒,苦贫须种邵平瓜。
云烟南望群山会,水树东浮去路斜。
行止此身应有命,不须辛苦问生涯。
飘萍著处即为家,伏枕悠悠对物华。
处处鞦韆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
药囊亲坐劳频检,酒瓮生尘亦可嗟。
未老会寻吴市卒,苦贫须种邵平瓜。
云烟南望群山会,水树东浮去路斜。
行止此身应有命,不须辛苦问生涯。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的诗篇。开头两句“飘萍著处即为家,伏枕悠悠对物华”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飘萍"比喻游离不定的生活,而"伏枕"则是闲适之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处处鞦韆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却展示了社会上的喧闹和人生的无常,"鞦韆"指的是儿童的玩耍场景,而"寒食"则是寒冷的食物,暗示生活的艰辛。
中间两句“药囊亲坐劳频检,酒瓮生尘亦可嗟”反映了诗人因病卧床而不得不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药囊"和"酒瓮"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但在这里却成为诗人疾病的见证。
下面的两句“未老会寻吴市卒,苦贫须种邵平瓜”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自我安慰。"吴市"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而"邵平瓜"则是一种生活上的小确幸。
最后四句“云烟南望群山会,水树东浮去路斜。行止此身应有命,不须辛苦问生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思考生命和命运,"云烟"、"群山"、"水树"都是自然美景,而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行止选择的肯定,以及对生命本身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老病死时的超脱与豁达。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