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羡庞公好,全家隐鹿门。
但知山泽美,宁畏虎狼喧。
独树难藏影,旋岚不著痕。
此心无去住,何事更招魂。
人羡庞公好,全家隐鹿门。
但知山泽美,宁畏虎狼喧。
独树难藏影,旋岚不著痕。
此心无去住,何事更招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向往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僧人形象。诗人以庞公隐居鹿门山为典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首联“人羡庞公好,全家隐鹿门”直接点出主题,赞美庞公的高洁与隐逸之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羡慕和追求。
接着,“但知山泽美,宁畏虎狼喧”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潜在的危险也不畏惧。这里通过对比“山泽之美”与“虎狼之喧”,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独树难藏影,旋岚不著痕”则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独树难以遮蔽身影,旋岚(旋转的风)不留痕迹,这些意象都寓意着诗人的心境纯净无染,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最后,“此心无去住,何事更招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句诗中的“此心无去住”意味着诗人的心灵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无拘无束的状态,而“何事更招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保持心灵纯净的坚定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
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
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
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
晴云稍卷寒岩树,宿雨能销御路尘。
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焚香如云屯,蟠盖珊珊垂。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證疑。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