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赏我趣,遗我凫氏钟。
制与周礼合,试叩声舂容。
是日新秋节,夷则还为宫。
悬之西楣下,浮磬俨在东。
金石互相应,间以丝与桐。
八音虽未备,古乐将无同。
鼎尊铎觯卣,罗列见古风。
揖让於其间,令我怀周公。
作诗报嘉贶,庶以开群聋。
故人赏我趣,遗我凫氏钟。
制与周礼合,试叩声舂容。
是日新秋节,夷则还为宫。
悬之西楣下,浮磬俨在东。
金石互相应,间以丝与桐。
八音虽未备,古乐将无同。
鼎尊铎觯卣,罗列见古风。
揖让於其间,令我怀周公。
作诗报嘉贶,庶以开群聋。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名为《七月六日承贞居先生远寄周钟铣间有女象凫之形则考工记所谓凫氏为钟者也击之与夷则合而是日又适立秋古物之来岂偶然哉辄成小诗拜贶之辱》。诗中描述了友人赠予的周朝钟器,其形状如同凫鸟,与古代礼仪相合。诗人通过敲击此钟,发现其音律与夷则调相符。正值立秋时节,诗人感慨古物的不期而至,遂作此诗以回应友人的厚赠。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金石互相应”、“丝与桐”等,展现了对古代音乐和乐器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借古喻今,通过“揖让”这一古代礼节,表达了对周公礼制的怀念。最后,诗人以诗报答友人的馈赠,并希望以此诗能开启人们的耳目,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之情。
整首诗文辞优美,情感真挚,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古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渴望。
平生志四方,岂愿守三窟。
超凌风中骥,振迅霜后鹘。
无何足受湿,步履遽臲卼。
投针痛循筋,濯药热透骨。
重缠袜中絖,懒顾囊内笏。
长怀骆宾王,旷迈困沉泊。
胸蟠经纶业,与气共振拔。
纷纷灞上旅,太半贵肥腯。
傥其尚细谨,俗眼愈超忽。
临垆指醇酒,洗涤去泥淈。
器宏事果遂,阔步黄金阙。
宿来病殊减,砌域可踔越。
拘挛日既深,得差兴尤发。
湖山想贻笑,相忘两逾月。
霜花著红小,幽香逗疏樾。
风晴春一似,携具任仓卒。
招邀二三子,才思涌难竭。
却愁费吾诗,笔端口方讷。
山明雪犹积,林白梅已绽。
冻泉时断续,晴云既流烂。
山空樵者归,树响游蜂散。
愁同平子多,游比相如倦。
晞发近阳阿,长歌何时旦。
空山值端午,采蒲南涧滨。
蒲生裹白石,涧水清粼粼。
蟠根寸九节,服食能通真。
采之不盈掬,土洁含芳辛。
行行登绝境,有花如车轮。
奇哉世莫识,持扣山中人。
山人耳垂肩,羽佩青衣巾。
乘飙控玄鹤,汎景下苍岷。
我行意其仙,再拜询所因。
仙人揽花笑,见尔还千春。
语我勿复道,倏去无留尘。
归来有馀叹,三咽华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