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奉诏出岩廊,万里西川事激扬。
玉斧凝霜生劲气,绣衣笼日带恩光。
巴江渡处波涛静,剑阁经时草木香。
狼虎闻风应远避,埋轮不让汉张纲。
平明奉诏出岩廊,万里西川事激扬。
玉斧凝霜生劲气,绣衣笼日带恩光。
巴江渡处波涛静,剑阁经时草木香。
狼虎闻风应远避,埋轮不让汉张纲。
此诗描绘了一位朝廷官员奉命出京,前往遥远的西川执行重要任务的情景。首句“平明奉诏出岩廊”,点明了事件的起始,清晨时分,官员接旨出宫,踏上征途。接着,“万里西川事激扬”一句,既指出了行程的遥远,也暗示了任务的紧迫与重要。
“玉斧凝霜生劲气,绣衣笼日带恩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官员的形象刻画得威严而充满正气。“玉斧”、“绣衣”分别代表了官员的权威与尊贵,而“凝霜生劲气”、“笼日带恩光”则展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受到的皇恩庇护。
“巴江渡处波涛静,剑阁经时草木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官员旅途中的壮丽景象。渡过巴江时,波涛平息,象征着官员的使命得到了暂时的宁静;经过剑阁时,草木飘香,预示着他的到来将带来和平与繁荣。
最后,“狼虎闻风应远避,埋轮不让汉张纲”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官员能力与威望的高度赞扬。这里的“狼虎”象征邪恶势力,“埋轮”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仪式,表示不畏艰难险阻。诗句意在说明,这位官员不仅有能力震慑敌人,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坚持,不亚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张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出使远方的描绘,展现了其忠诚、勇敢、智慧以及受到的崇高荣誉,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期盼。
仙翁家天台,石梁作飞渡。
俯看人间世,风烟万壑注。
快作瀛洲谈,流传金石赋。
道书续秘牒,艺林重掌故。
偶辍谷口耕,来踏江东路。
相逢湖海上,论衡乞谈助。
挥麈通往复,拈笔随例疏。
我固方隅见,记忆少脱误。
昆明飞石鲸,甘泉雕玉树。
燕游罢曲江,陂陀凿杜固。
山川初无改,今古亦旦暮。
惭称悬河口,奉补《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