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善权洞》
《洞仙歌.善权洞》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夸父愚公费裁剪。

看千螺倒矗,万笏斜垂,铺碧藓,一屋闲云自键。

玲珑光上下,一串银房,偏借虚空累层甗。

洞底洞还生,下有泉鸣,声声乱、云中鸡犬。

只石怕春寒悄无人,却走入墙阴,化成雷篆。

(0)
鉴赏

这首《洞仙歌·善权洞》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处洞穴的奇景,充满了想象与诗意。

词的开篇“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仿佛天风突然降临,将青绿与红色交织的景象斩断,引人入胜。接下来“夸父愚公费裁剪”一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和愚公典故,象征着对自然力的敬畏与人类改造自然的决心。

“看千螺倒矗,万笏斜垂,铺碧藓,一屋闲云自键”四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洞穴内部错落有致的石壁、苔藓覆盖的景象,以及悠闲飘逸的云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玲珑光上下,一串银房,偏借虚空累层甗”则进一步描绘了洞穴内的光线与结构之美,仿佛一串串银质的房间在空中堆叠,借助于空中的光线,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洞底洞还生,下有泉鸣,声声乱、云中鸡犬”几句,通过描述洞底的泉水与鸡犬之声,增加了场景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洞穴深处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只石怕春寒悄无人,却走入墙阴,化成雷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思考,即使在寒冷的春天,石头也静静地守护着这份宁静,最终化为雷篆,寓意着自然力量的永恒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善权洞独特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赵司法诗集自题近道盖取工部所贻元隐居诗中语也因书二绝·其二

浣花骚伯杳难□,世上宁无元隐居。

读罢君诗三叹息,断弦绿绮定何如。

(0)

观湖·其二

潮来舴艋正,潮去舴艋攲。

士生那无学,学则气习移。

(0)

瑞光亭有作

终年萧寺里,人迹往来稀。

雀踏梁尘落,蜂穿木屑飞。

佛幡书古偈,僧壁挂禅衣。

此景惟予爱,冷然契道机。

(0)

与可大水头闲望

暧入纱巾淡淡风,倚楼客思话无穷。

前山倒影摇春水,野火飞烟入暮空。

无数舟人相尔汝,一群沙鸟自西东。

江流不碍钟声度,和雨收来八句中。

(0)

一中

莫把三才别立根,此身亦自一中分。

四时环绕天包地,万片捲舒山出云。

道在灵台常泼泼,气归元海自沄沄。

百年保合太和内,老学无成恐有闻。

(0)

朝中措·其二

几回相与叹高才。忽报驭风来。

谁道亟朝天阙,更能同上春台。

主人早晚,班联玉笋,行听连催。

湖上饱赓新唱,思堂快泻深杯。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