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何处雪,径度江南山。
半出青天外,犹临庭户间。
崔嵬海潮涌,泱漭暮云还。
壮观感人意,长谣如可攀。
朔风何处雪,径度江南山。
半出青天外,犹临庭户间。
崔嵬海潮涌,泱漭暮云还。
壮观感人意,长谣如可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眺雪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朔风何处雪”,以朔风起笔,引出雪景,营造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径度江南山”一句,将视线从北方的雪山转向江南的山脉,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和自然景观的转换。
“半出青天外,犹临庭户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雪山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另一方面又强调其近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增强了雪山的雄伟气势。
“崔嵬海潮涌,泱漭暮云还”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将雪山与大海、暮云联系起来,形成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海潮涌动与暮云回旋,既是对雪山环境的补充描绘,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动态美。
最后,“壮观感人意,长谣如可攀”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的内心感受。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打动,想要通过吟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仿佛要将这份感动转化为可以触摸的艺术形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
栖栖太学官,日厌尘坌积。
朋游绝经过,都未昧相识。
幸得养疏慵,不能事役役。
天京二贤佐,向晚忽来觌。
笑我似卢仝,环然空四壁。
只欠长须奴,诉尹恶少摘。
移榻近檐楹,谈诗俄至夕。
回车闾巷隘,跛马愁所历。
明朝看苍苔,已觉生辙迹。
与君归洛阳,仕宦颇相偶。
荏苒迁岁时,徘徊乐文酒。
今归已及瓜,为赠聊折柳。
亦将随计书,惨别宁嗟久。
清明晓赴韩侯家,自买白杏丁香花。
雀眼涂金银篾笼,贮在当庭呼舞娃。
舞娃聊捧笑向客,不顾插坏新乌纱。
朝来我舍报生子,贺劝大白浮红霞。
酒狂有持梧桐板,暴谑一似渔阳挝。
袒裼击鼓祢处士,当时偶脱猛虎牙。
褊衷不容又何益,鹦鹉洲上空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