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十日二首(其一)》中的片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令更迭、生活态度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思考。首句“酒经重九尚残卮”描绘了重阳节后饮酒的情景,酒杯虽残,但节日气氛犹在,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次句“雨送初寒问箧衣”则通过秋雨带来的初冬寒意,引出对衣物的关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养气安闲真得计”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智者之计。“读书勤苦已知非”则反思过去的勤奋读书,意识到过于刻苦并非长久之策,可能带来疲惫和误解。
“谩存讲说传家学”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学问的传承,虽然有所保留,但仍希望将知识传递下去。“深谢交游绝世讥”则表明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纷扰,避免他人非议的深深感激。
最后两句“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以未完成的居所自嘲,暗示诗人更欣赏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在朴素的环境中享受宁静,而不是追求华丽的居所。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苏辙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献岁晴和风景新,铜驼街郭暖无尘。
府庭共贺三川雪,县道分行百里春。
朱绂洛阳官位屈,青袍长水俸钱贫。
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