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日二首·其一》
《十日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0)
注释
酒经:指酿酒或品酒的知识。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残卮:剩下的酒杯。
初寒:初秋的寒冷。
箧衣:箱子中的衣物。
养气:修养心性。
真得计:真正得到好的方法。
谩存:随意保存。
讲说:讲述和传授。
绝世讥:世人无尽的批评。
筑室未成:房屋建造未完成。
中自笑:自我嘲笑。
茅屋:简陋的草屋。
柴扉:柴门。
翻译
重阳节后还剩下一些酒杯,秋雨带来了初秋的凉意,我在寻找箱子里的衣服。
我修炼内心平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计策,虽然勤奋读书,但已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
我随意保存家族的学问传承,深深感谢朋友们不再对我世俗的批评置喙。
房屋还未建成,我就自我嘲笑,还不如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对着柴门欣赏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十日二首(其一)》中的片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令更迭、生活态度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思考。首句“酒经重九尚残卮”描绘了重阳节后饮酒的情景,酒杯虽残,但节日气氛犹在,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次句“雨送初寒问箧衣”则通过秋雨带来的初冬寒意,引出对衣物的关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养气安闲真得计”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智者之计。“读书勤苦已知非”则反思过去的勤奋读书,意识到过于刻苦并非长久之策,可能带来疲惫和误解。

“谩存讲说传家学”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学问的传承,虽然有所保留,但仍希望将知识传递下去。“深谢交游绝世讥”则表明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纷扰,避免他人非议的深深感激。

最后两句“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以未完成的居所自嘲,暗示诗人更欣赏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在朴素的环境中享受宁静,而不是追求华丽的居所。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苏辙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北邙行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0)

送杨子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0)

桂州腊夜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0)

晓歌

鹍鸡哭树星河转,海上金乌翅如电。

嫦娥敛发绾云头,玉女舒霞织天面。

九土厨烟满城邑,商洛陇头车马急。

魏宫钟动绣窗明,梦娥惊对残灯立。

(0)

早春雪后赠洛阳李长官长水郑明府二同年

献岁晴和风景新,铜驼街郭暖无尘。

府庭共贺三川雪,县道分行百里春。

朱绂洛阳官位屈,青袍长水俸钱贫。

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

(0)

过天门街

雪尽终南又欲春,遥怜翠色对红尘。

千车万马九衢上,回首看山无一人。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