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积翠喜淩霜,遗戒谁曾效赞皇。
九曲峰峦争起伏,四时松竹共青苍。
开轩久玩情偏爽,把酒閒吟夜正长。
醉后不禁喉吻渴,霜柑细嚼紫香囊。
石屏积翠喜淩霜,遗戒谁曾效赞皇。
九曲峰峦争起伏,四时松竹共青苍。
开轩久玩情偏爽,把酒閒吟夜正长。
醉后不禁喉吻渴,霜柑细嚼紫香囊。
这首明代倪谦的诗《和王廷器检讨夕宴李挥使东轩诗三十首(其十四)》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居秋日景象。首句“石屏积翠喜淩霜”写出了石屏山峦在秋霜中更加苍翠欲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次句“遗戒谁曾效赞皇”则借古人赞皇(即唐代诗人杜甫)的典故,暗示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接下来,“九曲峰峦争起伏”描绘了山势曲折,峰峦竞相高低错落,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动与活力。“四时松竹共青苍”则赞美了松竹四季常青,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诗人“开轩久玩情偏爽”,在宽敞的窗前久久欣赏,心情格外舒畅。
“把酒閒吟夜正长”写诗人品酒吟诗,夜晚漫长而闲适,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最后,“醉后不禁喉吻渴,霜柑细嚼紫香囊”以个人感受收尾,醉酒之后仍感口渴,于是品尝着霜后的柑橘,那紫色的香囊更增添了诗意的韵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居图,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