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农耕的生动场景。首句“阳气先从土脉知”,点明农民根据地温感知春天的到来。老农半夜起身喂饱饥饿的牛,准备迎接新的一天春耕。“雨深一尺春耕利”形象地写出春雨充足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春雨深一尺意味着土地滋润,利于犁田播种。“日出三竿晓饷迟”则展示了农人起早贪黑,即使日上三竿还在田间劳作,送饭的妇女和孩子前来陪伴,增添了一丝温馨的家庭氛围。
“妇子同来相妩媚”一句,通过妇孺的陪伴,展现出家庭和睦与亲情的温暖。而“乌鸢飞下巧追随”则以乌鸦和老鹰的飞翔,描绘出田野上自然生态的和谐画面,仿佛连鸟儿也被农耕的繁忙所吸引。
然而,诗人最后笔锋一转,“纷纭政令曾何补”,暗示尽管政策繁多,对于农事的实际帮助有限,农民真正需要的是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要取终年风雨时”直白地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影响。
总的来说,苏辙的《春日耕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以及对自然条件的深深依赖,寓含着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政策的反思。
黄鹄恣冥翮,寒松挺贞干。
纵尔寡谐合,允为明哲叹。
舅氏甘隐沦,幽栖抱璀璨。
冒枕白云多,隐几青山乱。
岩扉暮霭浮,风树空音散。
流坎任所止,豕鹿聊为伴。
不苦扬雄吃,而爱长卿慢。
原阡竭心力,愚谷安昏旦。
翻嫌鹿门叟,累彼妻孥爨。
暖气饧箫透。乍披图、裁红晕碧,艳阳如绣。
记得灞桥携手处,摇曳风前杨柳。
千万绪、向谁分剖。
楼上晚妆帘半捲,料个人、定为伤春瘦。
人不见,漫回首。盈盈鸭绿空江皱。
望参差、浓阴蘸影,小窗低覆。
两岸夭桃红未了,已被云迷洞口。
但隐约、轻罗衣袖。
春色撩人无赖甚,向前村、且醉如淮酒。
风景好,忍辜负。
一枝玉雪,倩边鸾写出,淡妆丰韵。
添个呢喃迎社燕,错认钗飞不定。
素羽分烟,碧纱笼月,莫辨伶俜影。
清明过了,憎寒怯暖谁省。
却忆咏絮清才,缟衣翠袖,风调真相并。
神女多情怜寂寞,来伴锁窗孤冷。
选梦云窝,驱愁香国,一样单栖稳。
红丝亲系,故人无恙应认。
帷天席地,仅柳遮画阁,苔衬香砌。
接叶成阴,似水如云,帘波一色无际。
凉生满院琴书润,晕遍了、绮窗乌几。
但著将、浅碧罗衫,隐约曲阑干里。
长记莺啼草长,江南两岸树,翠合篷底。
唱老红情,绿意初翻,试把玉筝重理。
尝梅斗茗烧新笋,又远胜、花时风味。
笑杏梁、燕燕飞来,还问好春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