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玉雪,倩边鸾写出,淡妆丰韵。
添个呢喃迎社燕,错认钗飞不定。
素羽分烟,碧纱笼月,莫辨伶俜影。
清明过了,憎寒怯暖谁省。
却忆咏絮清才,缟衣翠袖,风调真相并。
神女多情怜寂寞,来伴锁窗孤冷。
选梦云窝,驱愁香国,一样单栖稳。
红丝亲系,故人无恙应认。
一枝玉雪,倩边鸾写出,淡妆丰韵。
添个呢喃迎社燕,错认钗飞不定。
素羽分烟,碧纱笼月,莫辨伶俜影。
清明过了,憎寒怯暖谁省。
却忆咏絮清才,缟衣翠袖,风调真相并。
神女多情怜寂寞,来伴锁窗孤冷。
选梦云窝,驱愁香国,一样单栖稳。
红丝亲系,故人无恙应认。
这首清代袁绶的《无俗念·题柔吉妹梨花白燕图》是一首描绘闺中女子与白燕共情的细腻之作。开篇"一枝玉雪,倩边鸾写出,淡妆丰韵",以生动的比喻赞美了梨花的洁白如玉,仿佛是凤凰笔下生出的素雅之美,展现了女子的淡然气质和丰盈韵味。
接着,诗人通过"添个呢喃迎社燕,错认钗飞不定",将白燕的呢喃声与女子的期待相融合,暗示她误以为燕子是失落的钗子化身,流露出对陪伴的渴望。"素羽分烟,碧纱笼月",进一步描绘了燕子在烟雾和月光中的朦胧身影,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清明过了,憎寒怯暖谁省",借清明时节的转换,表达了女子对季节更迭的敏感,以及无人理解其内心感受的孤独。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女子的才情,"咏絮清才,缟衣翠袖,风调真相并",赞美她的才情出众,衣着风姿与梨花燕子相映成趣。
"神女多情怜寂寞,来伴锁窗孤冷",将女子比作孤独的神女,渴望情感的慰藉,而白燕似乎成了她的伴侣,共同面对寂寥。"选梦云窝,驱愁香国,一样单栖稳",写燕子选择在女子的梦境中栖息,为她驱散愁绪,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共处氛围。
最后,"红丝亲系,故人无恙应认",以红线象征缘分,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希望她们能感知到这份深情厚谊,确认彼此都安好。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梨花白燕为载体,细腻地刻画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情感寄托和生活情境,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