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高贤心,登用乃滋惧。
张罗网四海,章满公车路。
逆旅占扫人,荷甑有不顾。
何至企同时,起家但词赋。
远大论乐生,荣名宜少慕。
昔闻高贤心,登用乃滋惧。
张罗网四海,章满公车路。
逆旅占扫人,荷甑有不顾。
何至企同时,起家但词赋。
远大论乐生,荣名宜少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全大震所作的《送万履安下第归明州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友人万履安落第归乡的感慨与勉励之情。
首句“昔闻高贤心,登用乃滋惧”,诗人回忆起过去听说的那些高贤之士,他们通过努力最终得以施展才华,为国效力,心中充满了敬佩和畏惧。这里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友人万履安的期许与鼓励。
接着,“张罗网四海,章满公车路”描绘了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激烈竞争,如同在广阔的天地间撒下了捕捉英才的罗网,无数学子为了进入官场而奋斗,使得公车之路(指科举考试之路)上挤满了求取功名的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普遍认同和参与热情。
“逆旅占扫人,荷甑有不顾”则以形象的比喻,将旅店中的清扫人员比作那些在科举道路上被忽视或放弃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拥有才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机会。这里流露出对底层人士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何至企同时,起家但词赋”表达了对万履安未能如愿及第的惋惜,同时也鼓励他不必过于追求同时代的荣耀,而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比如词赋创作,以此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最后,“远大论乐生,荣名宜少慕”则是对万履安的劝导,希望他能够放眼未来,追求更长远的目标,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一时的荣誉与名声。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