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太孺人贞寿卷·其一》
《杨太孺人贞寿卷·其一》全文
明 / 姚思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寂守空帷鬓已秋,巴猿声惹半生愁。

惊看鹄立千寻壁,尤喜鹏骞百尺楼。

憔悴已经甘雨润,荣华直向暮年收。

苍旻有意酬馀泽,琴鹤堂前引杖鸠。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晚年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首句“寂守空帷鬓已秋”,以“寂守”和“鬓已秋”描绘出主人公晚年的孤独与岁月的痕迹,营造出一种凄美之感。接着,“巴猿声惹半生愁”一句,通过巴猿的哀鸣,将主人公的愁绪延伸至整个生命历程,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惊看鹄立千寻壁,尤喜鹏骞百尺楼”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鹄(天鹅)与鹏(传说中的大鸟)的形象分别代表了静谧与壮阔,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追求。鹄立千寻壁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守,而鹏骞百尺楼则表达了对更高远目标的向往与喜悦。

“憔悴已经甘雨润,荣华直向暮年收”揭示了主人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态度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即使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她依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甚至在晚年看到了生命的荣华。

最后,“苍旻有意酬馀泽,琴鹤堂前引杖鸠”表达了对主人公品德与精神的赞美。苍天似乎有意回应她的美德,让她在琴鹤堂前得到安宁与慰藉,杖鸠的引入则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晚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德的追求与赞颂。

作者介绍

姚思虞
朝代:明

姚思虞(1593—1657),字元逊,一字彦襄,号赓尧,又号缺庵,青县中街人。明万历二十一年生,弱冠以高才中乡试,万历四十年(1612年)得中举人。官河南兰阳知县。寻升陕西临兆府同知,未赴,解组还。会国变,隐居乡里。顺治元年(1644),有聘书征召入京,亦托疾不赴。顺治十四年(1657)卒,傅山为撰《姚缺庵墓志铭》。雍正十一年奉旨入忠义祠配享。著有《姚思虞诗文集》,《康熙青县志》及《津门诗抄》录其诗。
猜你喜欢

浣溪沙

偶约尊前已目成。琵琶私语更分明。

如今翻作断肠声。

彩扇旧歌怜楚楚,青楼薄幸怨卿卿。

海枯石烂古今情。

(0)

桂枝香

天香万斛。尽贮入魏台,辟寒金粟。

谁唤仙娥睡起,露妆烟沐。

翠云裙袖黄云袜,倚秋风、乍惊郎目。

恨无明月,高烧蜡炬,分阴丛绿。深照见、凉禽并宿。

爱摇滟琼杯,花影堪掬。寸梦丝缘旧约,尚堪重续。

何时卜隐西湖上,葺缃荷、芳杜为屋。

小山人远,魂招不来,谩歌遗曲。

(0)

沁园春

何许登临,路绕芜城,冈连楚皋。

爱流云低响,歌催琼树,微波照影,人艳仙桃。

松院移尊,柳桥携袖,随处兰舟且暂捎。

秋无际,望空江雁远,落木天高。不妨左手持螯。

更右把、金尊送浊醪。

叹鸡台草暗,凄然兴废,龙山烟冷,老矣英豪。

白发宁饶,黄花任插,要里西风破帽牢。

刘郎醉,把吴笺笑擘,试与题糕。

(0)

题宋仲观所藏竹图

王猷爱竹借竹看,何如写此青琅玕。

笔分云气千亩足,窗涵风色三秋寒。

淡枝浓叶岁年久,能使良工名不朽。

君不见长竿千尺,馀世上谁为钓鳌手。

(0)

高阳台.怡园曲社

絮搅天愁,花随水去,冶辰分外惊心。

屧声喧廊,尘香到处堪寻。

薰风沸暖笙歌地,早瞢腾、一片藤阴。昼沈沈。

不信欢场,不悟春深。

年时醒却华胥梦,笑閒招鹤侣,倦听鹃音。

木石心肠,吴儿那解新吟。

茶烟半向清池影,怕回看、浅鬓而今。更谁禁。

万竹斜阳,笛破穿林。

(0)

南居寺

闭户未从容,出门谁适从。

聊随碧溪转,忽与白鸥逢。

小雨十数点,澹烟三四峰。

峰峰看不足,山寺已鸣钟。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