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这首诗以“我有一勺水”开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诗人将一勺水比作无穷无尽的海洋,寓意着心灵的广阔与深邃,无论时间如何流转,心境始终如一,既不因岁月而减少,也不因经历而满溢。这种对心灵状态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内在世界的深刻洞察。
接着,诗人通过“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两句,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用冬天的白雪难以保持其洁白来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而秋天的天空则象征着一种相对稳定和平静的状态。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纯净与稳定的追求。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两句,借自然界中的河流汇聚大海,象征着各种思想、情感和经历最终汇入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里,“习坎”取自《周易》中的卦象,意味着在变化中寻求稳定,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的向往。
最后,“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两句,以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例,讽刺其追求长生不老的愚蠢行为,暗含对现实生活中那些盲目追求外在功利、忽视内心修养的人的批评。同时,诗人提出“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鼓励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