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
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
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
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
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
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
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
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
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
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
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
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
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比屋下流水与屋上青山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望湖楼内外皆宜的境界。"当心千顷明镜"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心灵的澄清和广阔,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能映射出一切美好之景。
云起云落之间,南北两峰的细微变化也被诗人捕捉,表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健笔写青天"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表达欲望。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在古城堞下、阑干旁的闲适生活,以及马鞍上的装饰、路上的红色花瓣、偶尔回首的场景,层层递进,生动传神。"层梯影转亭午"和"信手展缃编"则透露出诗人在静谧中寻找灵感和创作的状态。
后半部分通过对残照、新月、画帘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最后一句"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则以悠扬的笛声和漫长的夜晚,结束了这首诗,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力,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三神山路杳,六鳌驾浪,幻境□西湖。
水连天四远,翠台如鼎,簇簇小浮图。
烟沈雾迥,怪蜃楼、飞入清虚。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
遥看寒光金镜,皓彩明珰,正人间三五。
总输与、鸥眠葑蓼,鹭立菰蒲。
笙歌唤醒鱼龙睡,向贝阙、争取明珠。
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
西清人住水云乡。心静日偏长。
闲中自乐壶天趣,笑红尘、谁是羲皇。
叠嶂双溪争似,西湖雨色晴光。碧龟巢处藕花香。
波影浸书床。庭前一种红兰树,薰风又、吹长瑶芳。
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
五彩云中,群玉峰头,是吾故乡。
为瑶池侍宴,偶违酒令,玉皇降敕,谪作诗狂。
桧柏风姿,山林气象,未到中年先老苍。
西湖路,尽留连光景,傲睨冰霜。东窗。剪烛焚香。
剩满引梅花进寿觞。
梦群仙相庆,烹炮麟凤,十洲同往,骖翳鸾凰。
约向人间,尽偿吟债,依旧乘风来帝旁。
如今未,且百年管领,橘绿橙黄。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
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
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迟暮。
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自古。儒冠多误。
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蘋洲,看夕阳鸥鹭。
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
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