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半山亭》
《游半山亭》全文
清 / 俞明震   形式: 古风

偶然占一壑,事过如秋烟。

如何此亭名,千载惟公专。

后人惜古意,添筑屋数椽。

上结云作顶,下借石为阑。

渡叶宁知数,藏山无碍宽。

一朝搆兵火,瓦落如奔泉。

凄凄雾中眼,误作台城看。

此邦多丧乱,好春无百年。

幽草胜花时,此恨公能传。

我身如独树,不死常兀然。

不见绿阴底,破网蛛丝牵。

洁身远蚯蚁,那复计孤悬。

(0)
鉴赏

这首诗《游半山亭》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半山亭的景致与历史的变迁,以及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偶然占一壑,事过如秋烟。”以“偶然”二字开篇,暗示了诗人对半山亭的发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的惊喜。接着“事过如秋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过往之事比作秋日的烟雾,既轻盈又稍纵即逝,表达了时间流逝的短暂与无常。

“如何此亭名,千载惟公专。”则转向对半山亭名字的疑问与赞叹,似乎在询问这座亭子为何以“公”字命名,而千年间只有它独享尊荣,暗含着对亭子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对“公”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后人惜古意,添筑屋数椽。”描述了后人对古亭的保护与修缮,虽是出于善意,却也透露出对古迹逐渐被现代建筑取代的担忧。

“上结云作顶,下借石为阑。”生动地描绘了半山亭的建筑特色,云作顶象征着亭子与天空相连,石为栏则强调了其稳固与自然融合之美。

“渡叶宁知数,藏山无碍宽。”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亭子周围的环境,叶与山的和谐共存,仿佛自然界的秩序与宁静。

“一朝搆兵火,瓦落如奔泉。”突然转折,描绘了战争的破坏力,瓦片如泉水般倾泻而出,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凄凄雾中眼,误作台城看。”雾中的景象让诗人产生了错觉,将眼前的半山亭误认为古代的台城,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感慨。

“此邦多丧乱,好春无百年。”指出所在地区多灾多难,美好的春天也难以持久,蕴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幽草胜花时,此恨公能传。”最后两句,诗人感叹在荒凉之地,幽草反而比盛开的花朵更显生机,表达了对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半山亭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作者介绍
俞明震

俞明震
朝代:清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庐阜僧归山阳

山阳旧社终经梦,容易言归不可留。

瓶贮瀑泉离五老,锡摇江雨上孤舟。

鱼行细浪分沙觜,雁逆高风下苇洲。

遥想枚皋宅边寺,不知凉月共谁游。

(0)

邮亭早起

邮舍残灯在,村林鸡唱频。

星河吟里晓,川陆望中春。

旧友青云贵,殊乡素发新。

悠悠念行计,难更驻征轮。

(0)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边郊草具腓,河塞有兵机。

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武貔东道出,鹰隼北庭飞。

玉匣谋中野,金舆下太微。

投醪衔饯酌,缉衮事征衣。

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

(0)

酬李仆射晚春见寄

戟户洞初晨,莺声雨后频。

虚庭清气在,众药湿光新。

鱼动芳池面,苔侵老竹身。

教铺尝酒处,自问探花人。

独此长多病,幽居欲过春。

今朝听高韵,忽觉离埃尘。

(0)

酬韩祭酒雨中见寄

雨中愁不出,阴黑尽连宵。

屋湿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无刍怜马瘦,少食信儿娇。

闻道韩夫子,还同此寂寥。

(0)

寒食书事二首·其二

出城烟火少,况复是今朝。

闲坐将谁语,临觞只自谣。

阶前春藓遍,衣上落花飘。

妓乐州人戏,使君心寂寥。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