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酒忽醒,十洲梦不完。
月影隔松乱,茶声烧叶残。
老友得麋鹿,明河为浪湍。
行行问竹杖,风露尔无寒。
今夜酒忽醒,十洲梦不完。
月影隔松乱,茶声烧叶残。
老友得麋鹿,明河为浪湍。
行行问竹杖,风露尔无寒。
这首诗《梦起》由明代诗人傅汝舟所作,描绘了诗人酒醒后,沉浸在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奇妙世界中的感受。
首句“今夜酒忽醒”,点明了时间与情境,诗人似乎在酒醉之后突然清醒,进入了某种恍惚的状态。接着,“十洲梦不完”暗示梦境之丰富与连续,仿佛十洲仙境的景象在梦中不断展开,难以完全体验或记忆。
“月影隔松乱,茶声烧叶残”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月光透过松树的缝隙,斑驳陆离;茶香缭绕,茶叶在火上燃烧的声音,既是一种感官的享受,也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模糊。
“老友得麋鹿,明河为浪湍”进一步深化了梦境的奇幻色彩。老友得到一只麋鹿,象征着友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明河为浪湍”,则将银河比作汹涌的波涛,既壮观又神秘,强化了梦境的不可捉摸性。
最后,“行行问竹杖,风露尔无寒”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探索的渴望。手持竹杖,踏着风露前行,不惧寒冷,寓意着追求内心世界的决心与勇气。
整体而言,《梦起》以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酒醉到梦醒,再到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探索的过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