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何澹澹,宿雨随人飞。
遥望石梁前,杨柳荫重围。
渊壑寂无声,独行向霏微。
寒芳自可藉,寄赏幸不违。
徙倚丰林间,坦步徐言归。
微风何澹澹,宿雨随人飞。
遥望石梁前,杨柳荫重围。
渊壑寂无声,独行向霏微。
寒芳自可藉,寄赏幸不违。
徙倚丰林间,坦步徐言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勾桥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微风何澹澹”,以微风的轻柔波动起笔,营造出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宿雨随人飞”一句,通过雨水随风飘洒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湿润与生机。远处的“石梁前,杨柳荫重围”,则展现了桥梁与柳树交织的景致,柳树的浓荫仿佛为行人提供了庇护。
“渊壑寂无声”一句,将视线转向深邃的山谷,强调了这里的静谧与幽深,与前面的动态画面形成对比。随后,“独行向霏微”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在朦胧细雨中行走的情景,增添了几分孤独与诗意。
“寒芳自可藉,寄赏幸不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寄托,即使是在寒冷季节,也能找到令人心悦的花朵,这份赏心悦目的情感并未因季节的变换而改变。最后,“徙倚丰林间,坦步徐言归”则以作者在茂密树林间的徘徊结束,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是对归途的从容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体验。
一片空明,数重罨画,平分水榭云寮。
羡朅来诗境,如此清超。
试向图中觅句,应较胜、台上吹箫。
凭栏处、檀痕细招,钗玉频搔。
迢迢昼长莫遣,向日里寻诗,寻到中宵。
更吟风梧叶,叶叶飘萧。
飘坠几分秋意,和月影、晕上轻绡。
凭传语、夜寒露凉,莫尽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