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空明,数重罨画,平分水榭云寮。
羡朅来诗境,如此清超。
试向图中觅句,应较胜、台上吹箫。
凭栏处、檀痕细招,钗玉频搔。
迢迢昼长莫遣,向日里寻诗,寻到中宵。
更吟风梧叶,叶叶飘萧。
飘坠几分秋意,和月影、晕上轻绡。
凭传语、夜寒露凉,莫尽推敲。
一片空明,数重罨画,平分水榭云寮。
羡朅来诗境,如此清超。
试向图中觅句,应较胜、台上吹箫。
凭栏处、檀痕细招,钗玉频搔。
迢迢昼长莫遣,向日里寻诗,寻到中宵。
更吟风梧叶,叶叶飘萧。
飘坠几分秋意,和月影、晕上轻绡。
凭传语、夜寒露凉,莫尽推敲。
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清代诗人宗婉所作,以“月榭寻诗图”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一片空明,数重罨画,平分水榭云寮”,开篇即以空灵之景引入,空明的光线与层层叠叠的色彩交织,将观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充满艺术感的空间之中。水榭与云寮的平分,既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存,也寓意着诗境与现实的交融。
“羡朅来诗境,如此清超”,表达了对诗境的赞美与向往,清超二字不仅形容了诗境的高洁脱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试向图中觅句,应较胜、台上吹箫”,诗人想象自己在画卷中寻找诗句,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探索,也是心灵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台上吹箫”的传统形象相比,这里更强调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体验。
“凭栏处、檀痕细招,钗玉频搔”,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檀痕与钗玉的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了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迢迢昼长莫遣,向日里寻诗,寻到中宵”,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情,即使是在漫长的白昼之后,也要继续在夜晚寻找灵感,体现了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更吟风梧叶,叶叶飘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情景,风中的梧桐叶,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飘坠几分秋意,和月影、晕上轻绡”,通过秋天的落叶与月光的映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感悟。
“凭传语、夜寒露凉,莫尽推敲”,最后两句提醒读者,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与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细细品味,不断打磨,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宗婉作为清代女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作镇标鹑火,经奇敞下都。
魁形连紫极,岳势奠黄图。
地肺相盘络,天窗豁暌孤。
起龙擎宝盖,写凤带流苏。
气象真能构,阴阳巧作炉。
草长芝似玉,松久石为株。
秘简垂金薤,仙床上绿芜。
巨灵曾此劈,疏属有谁拘。
眺览寒暄异,登临景物殊。
霞流出窈窕,风至荅虚无。
未返雷门鹤,叨从叶县凫。
洞如窥白鹄,水似得玄珠。
苔碣开元在,鸿才北海徂。
轻飔下松桂,溟浸隐菰蒲。
槎泛思垂钓,岩栖拟结庐。
暝烟分手处,惆怅失蓬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