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剪春寒,绿杨如梦花如笑。数声啼鸟。
帘幕东风峭。九十韶光,一半空过了。闲吟啸。
夕阳芳草。到眼添诗料。
剪剪春寒,绿杨如梦花如笑。数声啼鸟。
帘幕东风峭。九十韶光,一半空过了。闲吟啸。
夕阳芳草。到眼添诗料。
这首《点绛唇·即景》由清代诗人王梦兰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即景图,细腻地捕捉了春天特有的气息与情感。
首句“剪剪春寒”,以轻柔的笔触描绘出春寒料峭的景象,既暗示了季节的转换,也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下来,“绿杨如梦花如笑”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绿杨比作梦境,花朵则仿佛在微笑,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数声啼鸟。帘幕东风峭。”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啼鸟的鸣叫打破了冬日的寂静,带来了生命的气息;而“东风峭”则暗示着春风虽已来临,但依然带着一丝寒意,这种微妙的对比,更增添了春天的韵味。
“九十韶光,一半空过了。”这一句表达了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在诗人看来,一年中的九十天里,已经过去了一半,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最后,“闲吟啸。夕阳芳草。到眼添诗料。”诗人选择在夕阳西下、芳草萋萋之时,独自吟啸,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夕阳与芳草成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整体而言,《点绛唇·即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正愁怕、曲江云尽。
转首隋堤,尚留芳景。
客路相逢,满身香影动离恨。
绿窗深窈,浑不寄、天涯信。
暗忆那回时,向马足车轮,长是随趁。
问春心何在,一点沾泥无准。
潘郎怕老,又禁得、雪添双鬓。
怅日暮、静掩长门,且频嘱、东风休紧。
谩犹记章台,帘卷日长人困。
烟水隔殊乡,又匆匆误了,蹋青时候。
一别几多时,河桥外、官柳青条犹瘦。
君来为问,渡江桃叶曾来否。
生怕木阑双艇子,只道故人依旧。
孤村寒食*寻,料归期渐近,花开休骤。
油壁耐东风,先拌取、同醉乱红千亩。
凭阑望久。
几番魂断烟中岫。
从此相逢休草草,莫对夕阳搔首。
柳花巷陌,悄不见铜驼,采香芳侣。
昼楼在否。
几东风怨笛,凭阑日暮。
一片闲情,尚绕斜阳锦树。
黯无语。
记花外马嘶,曾送人去。
风景长暗度。
柰好梦微茫,艳怀清苦。
后期已误。
翦烛花,未卜故人来处。
水驿相逢,待说当年恨赋。
寄愁与。
凤城东、旧时行旅。
江国初寒,云外雁过,怀人烟浪千顷。
短策行吟,荒台延伫,斜日依然照影。
鸥鸟桥边,几负了、扁舟清兴。
旧约蹉跎,新诗冷落,怎堪提省。
故里年来欢事迥。
算何似、向时风景。
倚马朱扉,调筝翠袖,一向新盟冷。
但沉思、游宴处,红楼外、柳条相映。
不见君来,待重寻、山阴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