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初开桃李花,衔泥飞傍小窗斜。
春风一去无消息,何处归来更作家。
忆昨初开桃李花,衔泥飞傍小窗斜。
春风一去无消息,何处归来更作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双燕筑巢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忆昨初开桃李花”,开篇即以桃李花开之景引入,暗示春天的到来,为双燕的出场铺设了背景。桃李花的盛开,不仅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衔泥飞傍小窗斜”,紧接着描绘了双燕忙碌筑巢的画面。它们在空中飞翔,寻找合适的材料——泥土,然后巧妙地将其衔来,围绕着窗户的边缘筑巢。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双燕勤劳与智慧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春风一去无消息”,随着春风的离去,似乎预示着某种变化或结束。这里的“消息”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也可视为某种情感或期待的消逝,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何处归来更作家”,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双燕归来的期盼与疑问。在经历了春日的忙碌与变化之后,双燕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日子?它们又将在何处找到自己的家?这样的疑问,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旅程、归宿与家园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春天的韵味与生命的律动,展现了自然界中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蝴蝶梦魂,芭蕉身世,几人得到庞眉。
十分如意,天赋古今稀。
昼日猥叨三接,摩鹏翼、曾化鲲池。
槐阴下,深惭房魏,那敢作封彝。
雁行,争接翅,北门炬烛,西掖纶丝。
幸归来半世,园路先治。
渔唱樵歌不到,莺燕语、何畏人知。
编花史,修篁千亩,封植具穹碑。
本期洗眼看伊周,到此华胥只梦游。
烂熳苍苔心事晚,婆娑红槿鬓华秋。
藏头欲效钻沙鳖,扪舌空成噍草牛。
饭豆芋魁浑好在,得归不药病还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