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一夜飕飕动,冷触病身增疾痛。
卧听促织不成眠,起望明星还内讼。
十年客路过秋色,五亩故园停岁种。
学如观海祗自奇,文似屠龙竟谁用。
情知至足在饱煖,何事低心随荐贡。
桀溺从初岂有官,接舆却是能歌凤。
今虽未借邯郸枕,昔曾屡叹南柯梦。
哿矣归哉有近期,会将物我分轻重。
西风一夜飕飕动,冷触病身增疾痛。
卧听促织不成眠,起望明星还内讼。
十年客路过秋色,五亩故园停岁种。
学如观海祗自奇,文似屠龙竟谁用。
情知至足在饱煖,何事低心随荐贡。
桀溺从初岂有官,接舆却是能歌凤。
今虽未借邯郸枕,昔曾屡叹南柯梦。
哿矣归哉有近期,会将物我分轻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西风带来的寒冷与个人困境时的复杂心情。首句“西风一夜飕飕动,冷触病身增疾痛”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将秋风的凛冽与诗人的身体不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卧听促织不成眠,起望明星还内讼”两句,通过听虫鸣和望星空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的孤独与内心的纷扰。
“十年客路过秋色,五亩故园停岁种”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他感慨于在外漂泊的十年时光,与故乡五亩田地的荒芜,流露出一种深深的乡愁。
“学如观海祗自奇,文似屠龙竟谁用”两句,诗人以奇特的比喻表达了对学问与文才的反思,认为自己的才华或许如同观海一般独特,但是否有人真正欣赏或使用,却是个疑问。
“情知至足在饱煖,何事低心随荐贡”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他深知满足于生活的基本需求是最重要的,但为何还要屈身于推荐与科举考试这样的制度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桀溺从初岂有官,接舆却是能歌凤”引用典故,对比了隐士与世俗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向往。
“今虽未借邯郸枕,昔曾屡叹南柯梦”则是对过去梦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暗示了诗人曾经有过追求功名的梦,但如今却未能实现。
最后,“哿矣归哉有近期,会将物我分轻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回归生活的期待,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认为应当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找到生活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一叶飘然夕照沈,世间何事不经心。
几人欲话云台峻,独我方探禹穴深。
鸡檄固应无下策,鹤书还要问中林。
自怜情为多忧动,不为西风白露吟。
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
曾恨人间千里隔,更堪天上九门深。
明涵太液鱼龙定,静锁圆灵象纬沈。
目断枚皋何处在,阑干十二忆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