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裙久褪石榴红,半臂初迎桂子风。
已办双蛾劳綵笔,何须求凤倚焦桐。
箱裙久褪石榴红,半臂初迎桂子风。
已办双蛾劳綵笔,何须求凤倚焦桐。
这首赠答诗十绝(其七)半臂,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衣着与季节变换的情景,同时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箱裙久褪石榴红”,以“箱裙”象征女子的衣物,通过“久褪石榴红”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衣物颜色随时间而淡化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石榴红,鲜艳而热烈,象征着青春与活力,其褪色则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次句“半臂初迎桂子风”,转而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半臂,即短袖上衣,是古代夏季穿着的衣物。此句通过“初迎桂子风”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女子在秋风中换上了轻薄的衣物,迎接即将到来的凉爽天气。桂花的香气,清新而雅致,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馨与宁静。
后两句“已办双蛾劳綵笔,何须求凤倚焦桐”,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前一句“已办双蛾劳綵笔”中的“双蛾”比喻女子的眉毛,这里借以形容女子精心打扮,准备迎接某事或某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准备。后一句“何须求凤倚焦桐”则运用了典故,借以表达女子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无需外在的华丽与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足便是最大的幸福。这里的“求凤”可能暗指追求美好的事物或爱情,“焦桐”则可能象征着艰苦的生活环境或平凡的生活状态,整体表达了即使生活平凡,内心也能保持满足和平静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衣物、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对于自然、时间、情感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