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三十日晓晴》
《八月三十日晓晴》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高树号风始欲丹,秋晴诗老试凭栏。

食贫破砚惊犹在,身瘦寒衣觉渐宽。

家里儿孙音问好,客中僮仆使令难。

雪前霜后归吾圃,瘦菊疏梅尽耐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开篇“高树号风始欲丹,秋晴诗老试凭栏”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在这里,“高树”指的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它们在秋风中轻轻地摇曳,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而“秋晴诗老试凭栏”,则是诗人站在栏杆旁边,享受着秋天的明朗阳光,同时也在回忆往昔或思考现实。

接下来的“食贫破砚惊犹在,身瘦寒衣觉渐宽”两句,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里的“食贫”,意味着饮食简朴;“破砚”,则是书写时使用的砚台已经破旧,这些都透露出诗人的贫穷生活。但即便如此,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渐宽”的心理状态,或许是在困境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家国情怀在“家里儿孙音问好,客中僮仆使令难”两句中得到了体现。诗人远离家乡,在异地他乡,家人的消息成为他关心的焦点。而“客中僮仆使令难”,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信息传递的不易,以及与家人联系的艰难。

最后,“雪前霜后归吾圃,瘦菊疏梅尽耐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接受。无论是“雪前霜后”的严寒季节,还是“瘦菊疏梅”的萧瑟景象,诗人都能够从中寻找到美,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察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表现出诗人在困顿中的超然与淡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江行

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

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

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

何时洞庭上,春雨满蓑衣。

(0)

微之重誇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

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0)

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0)

松树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0)

晚秋·其六

日月千回数,君名万遍呼。

睡时应入梦,知我断肠无?

(0)

登庐山诗二首·其一

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

巃嵷高昔貌,纷乱袭前名。

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

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

阴冰实夏结,炎树信冬荣。

嘈囋晨鹍思,叫啸夜猿清。

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

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方跻羽人途,永与烟雾并。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