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号风始欲丹,秋晴诗老试凭栏。
食贫破砚惊犹在,身瘦寒衣觉渐宽。
家里儿孙音问好,客中僮仆使令难。
雪前霜后归吾圃,瘦菊疏梅尽耐看。
高树号风始欲丹,秋晴诗老试凭栏。
食贫破砚惊犹在,身瘦寒衣觉渐宽。
家里儿孙音问好,客中僮仆使令难。
雪前霜后归吾圃,瘦菊疏梅尽耐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开篇“高树号风始欲丹,秋晴诗老试凭栏”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在这里,“高树”指的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它们在秋风中轻轻地摇曳,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而“秋晴诗老试凭栏”,则是诗人站在栏杆旁边,享受着秋天的明朗阳光,同时也在回忆往昔或思考现实。
接下来的“食贫破砚惊犹在,身瘦寒衣觉渐宽”两句,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里的“食贫”,意味着饮食简朴;“破砚”,则是书写时使用的砚台已经破旧,这些都透露出诗人的贫穷生活。但即便如此,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渐宽”的心理状态,或许是在困境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家国情怀在“家里儿孙音问好,客中僮仆使令难”两句中得到了体现。诗人远离家乡,在异地他乡,家人的消息成为他关心的焦点。而“客中僮仆使令难”,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信息传递的不易,以及与家人联系的艰难。
最后,“雪前霜后归吾圃,瘦菊疏梅尽耐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接受。无论是“雪前霜后”的严寒季节,还是“瘦菊疏梅”的萧瑟景象,诗人都能够从中寻找到美,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察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表现出诗人在困顿中的超然与淡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
巃嵷高昔貌,纷乱袭前名。
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
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
阴冰实夏结,炎树信冬荣。
嘈囋晨鹍思,叫啸夜猿清。
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
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方跻羽人途,永与烟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