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并通过对松树与槐树的不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比喻。诗中的“华山高幢幢”立即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华山,而“上有高高松”则是这山之巅矗立着的一棵棵高耸的松树,给人以坚定不移的印象。紧接着,“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描绘了松树之间独立而又密集的景致,显现出一种自然界中的孤傲与和谐共存。
然而,在这样的美丽画面中,诗人并未忘记对生命悲剧的反思。槐树在这里呈现为“夹道植”且“枝叶俱冥蒙”,似乎是在暗示着一种被世俗所束缚、迷失自我本真的命运。而松树,则因为其坚强独立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反遭到“罥挂虫”的侵扰,这或许是诗人对自己和同类知识分子处境的深刻感慨。
最后,“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中的“何不”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像松树一样坚定自我,不随波逐流。而“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的历史感慨,则让人不禁思考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意志的渺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坚守自我、反抗外界压力以及对生命意义深刻追问的情感。
晨发富春渚,夕息兰溪阴。
理棹即湍险,极目眺岖嵚。
凄凄百卉腓,噭噭哀鸿音。
山川岂不遥,霜霰亦已侵。
拳拳怀旧欢,离思浩难任。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愈深。
麋鹿有至性,丰草与长林。
固穷守昔训,无闷何独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