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臭腐变穷通,宇宙纷纭醉眼中。
邓禹第堪文学掾,刘歆早作国师公。
干戈世故千岐异,礼乐民彝万古同。
造化岂应全聩聩,秋来依旧有西风。
神奇臭腐变穷通,宇宙纷纭醉眼中。
邓禹第堪文学掾,刘歆早作国师公。
干戈世故千岐异,礼乐民彝万古同。
造化岂应全聩聩,秋来依旧有西风。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七)》。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界和历史文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宇宙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神奇臭腐变穷通,宇宙纷纭醉眼中。"
这里诗人以“神奇”、“臭腐”对比天地万物的变化无常,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宇宙纷纭"形容世界复杂多变,而"醉眼中"则表明诗人面对这纷扰复杂的世界,内心既有感慨,又带着一丝超然。
"邓禹第堪文学掾,刘歆早作国师公。"
诗人提及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西汉时期的邓 禹和东汉初年的刘歆,强调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其贡献的尊重与记忆。
"干戈世故千岐异,礼乐民彝万古同。"
这里,“干戈”指的是兵器,象征着战乱和动荡,而“世故”则是指历史的变迁,"千岐异"强调了历史发展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对应的,“礼乐民彝万古同”则表明诗人对于文化传统的尊崇与认同,认为尽管历史上战争不断,但人民对于和谐、礼仪的追求却是永恒不变的。
"造化岂应全聩聩,秋来依旧有西风。"
最后两句,诗人发出疑问,询问大自然是否会完全听从人的意志。"秋来依旧有西风"则表达了即使季节更替,自然界的规律却是永恒不变的,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不可抗力的一种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方回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一种历史感和宇宙观,他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展现了自己对于生命、文化传承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
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
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