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农村妇女艰辛的生活情景。首句“春蚕成丝复成绢”形象地展示了蚕妇们从春天开始辛勤养蚕,将蚕丝织成绢的过程。接着,“养得夏蚕重剥茧”暗示了她们在夏季继续忙碌,期待着收获。
然而,这些努力并未带来轻松,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负担。“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说明她们的劳动成果尚未完全变现,就已经要被送往官府或用来抵偿债务。这体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和对官府的无奈。
诗人通过“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表达了织妇们常年劳作,连自己的衣物也仅能以布制成。最后,“有布得著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揭示了她们对于生活的忧虑,因为没有麻(用于纺织的原料)而对未来感到绝望。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织妇们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
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
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
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
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
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
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
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少年为别日,隋宫杨柳阴。
白首相逢处,巴江烟浪深。
使星上三蜀,春雨沾衣襟。
王程促速意,夜语殷勤心。
却归天上去,遗我云间音。
新辞将印拂朝缨,临水登山四体轻。
犹念天涯未归客,瘴云深处守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