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云会总儒衣,今似晨星渐觉稀。
晚节喜君同臭味,不嫌枯淡肯来归。
武夷云会总儒衣,今似晨星渐觉稀。
晚节喜君同臭味,不嫌枯淡肯来归。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陈文蔚与友人周公美、黄子京在清明前两天一同郊游的情景。首句“武夷云会总儒衣”,形象地将他们比作武夷山间的学者,穿着儒雅的服装,聚集在一起,如同云雾中的文人墨客。然而,后半句“今似晨星渐觉稀”则暗示了这样的聚会已经不多见,如同早晨的星星般稀疏,暗含着对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的感慨。
“晚节喜君同臭味”表达了诗人晚年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喜悦,这里的“臭味”是古人以气味喻意,指的是相同的志趣和品味。“不嫌枯淡肯来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不畏平淡,愿意放弃尘世繁华,回归简单生活的赞赏和欢迎。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传统学术氛围的怀念。
丈人昔卧芙蓉溪,蓉溪宛在涪江西。
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
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
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
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
霄汉一朝通禁阙,烟霞万里隔樵渔。
君不见太公钓罢渭川閒,安石东山去不还。
英雄事业与时会,栖栖岂在溪山间。
云阁峥嵘傍紫微,尚书侍从生光辉。
伫看北斗调元气,未许秋风拂素衣。
匹马滚尘谁所写,天水王孙最文雅。
王孙系宋不系唐,那识唐人与唐马。
左辅白沙白于雪,四十万头名各别。
厩中此马帝常骑,一色紫霞名叱拨。
奚官似隶王毛仲,左手执刷右持鞚。
沙平草暖不被鞍,刍豆饱来筋力纵。
翻身倒竖踣铁蹄,雾尾风騣乱不齐。
元是滇池赤龙种,犹思跃浪涌春泥。
太平无事征战少,青丝络头可终老。
不似交河赴敌时,夜蹴层冰僵欲倒。
朝卧采山堂,暮登渔山阁。
渔采俱在山,始信湖中乐。
阁尽有高台,岧峣出寥廓。
茫茫笠泽帆,隐隐浮屠㟧。
峰秀无匿览,波光恣开拓。
始冬似佳秋,风日犹晶灼。
古树俨当阶,黄叶深未落。
葛翁不可招,丹灶安所托。
空馀泛宅游,未践褰裳诺。
宿契必有期,无怨猿与鹤。
通籍三十年,息肩犹未得。
静中自寻思,永夜劳转侧。
来日苦无多,胡不惜筋力。
富贵如浮云,百岁犹顷刻。
世途多险巇,反覆无终极。
何不早挂冠,戚友相亲㥾。
西熟课儿孙,东皋艺黍稷。
早毕公家赋,早完私家责。
浊醪聊适口,粗粝堪供食。
八口可无饥,四邻好为德。
时而曳杖游,时而曲肱息。一事不萦怀,两耳常?塞。
用以怡吾神,徜徉华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