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纡山麓,扶藜款款行。
尘心随地远,野趣入诗清。
吊古伤遗迹,寻幽惬素情。
归途度柴岭,又喜月初生。
一径纡山麓,扶藜款款行。
尘心随地远,野趣入诗清。
吊古伤遗迹,寻幽惬素情。
归途度柴岭,又喜月初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漫步于蜿蜒小径的独特体验。首句“一径纡山麓,扶藜款款行”生动展现了山路曲折,诗人手持藜杖缓缓前行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尘心随地远,野趣入诗清”两句,诗人的心境与所处环境融为一体,尘世的烦恼似乎随着脚步远离,而山野的趣味则如清泉般流入诗中,使诗歌充满了清新脱俗的气息。
“吊古伤遗迹,寻幽惬素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在探寻幽静之地的过程中,诗人或许会想起往昔的故事,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哀伤,但更多的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满足。最后,“归途度柴岭,又喜月初生”描绘了诗人返回时的景象,虽然路途遥远,但看到初升的月光,心中又涌起了一股喜悦之情,整个旅程因此而变得充满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翩翩毗陵子,浴德璧水涯。
十年不入官,藏器以待时。
四海仰明圣,天运转璿玑。
遐不共帝臣,之子亦来归。
观光五云里,际会千载期。
阳德会光大,阴霭尚朝曦。
时事异厝薪,凤凰亚鸡栖。
献璞或见刖,按剑专相疑。
苍苍阳羡峰,微微江月晖。
送子归山中,山中多蕨薇。
别已销魂词还寄,怨东风、待拂鸾笺。
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
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
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
飞鸿休管关山远,写相思二字,已到唫边。
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
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
早安排、指点银妆,重整金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