鍊行修身结佛冤,未曾说著齿先寒。
老来不愿西方去,乐得阎浮眼界宽。
鍊行修身结佛冤,未曾说著齿先寒。
老来不愿西方去,乐得阎浮眼界宽。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以及生死观的独特见解。
首句“鍊行修身结佛冤”,巧妙地运用了“鍊行”这一术语,既指修炼行为,也暗含了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如同结下了“佛冤”。这种说法富有禅意,暗示了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考验与磨砺。
次句“未曾说著齿先寒”,进一步深化了前一句的含义,通过形象的“齿先寒”描绘出在面对修行中的艰难险阻时内心的紧张与恐惧。这里不仅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也隐喻了在世俗观念中对修行的误解和畏惧。
后两句“老来不愿西方去,乐得阎浮眼界宽”,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他不愿意随着年岁增长而走向西方极乐世界,而是更愿意留在人间(阎浮提,佛教中指人间),享受生命的广阔与丰富。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人间烟火气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其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死以及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论罪诛枯?,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饭颗山头老面瘦,沈香亭北醉颜醒。
二豪诗骨已沦渊,谁能汲古出深井。
康侯天笔雕风骚,一蹴已过庐山高。
大鹏运海翔六翮,我岂能为腹背毛。
无妻牧犊子,带索荣启期。
予亦年七十,幸犹未至兹。
颇亦似陶翁,粗有五男儿。
乃父休官早,致汝恒苦饥。
挂冠六七闰,方当挂冠时。
治生了无策,惟耽酒与诗。
室人愧交谪,虽寿夫奚为。
后死信无益,固穷谅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