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与芋,芋与栗。两般滋味休教失。性与命,命与性。
两般出入通贤圣。都要知。都要知。
便是长生固蒂时。
休想瑶台并阆苑,六家珍宝出天池。
栗与芋,芋与栗。两般滋味休教失。性与命,命与性。
两般出入通贤圣。都要知。都要知。
便是长生固蒂时。
休想瑶台并阆苑,六家珍宝出天池。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哲所作,没有特定的标题,但内容上探讨了两种食物——栗和芋,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深层含义。"栗与芋,芋与栗",诗人以这两种常见食物的轮回比喻人生的酸甜苦辣,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其对应的生命哲学。接下来的"性与命,命与性",进一步将人的本性与命运相提并论,强调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认为通过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可以达到贤圣的境界。
"都要知,都要知",反复强调认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深刻理解这些道理,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稳固的基础,即"便是长生固蒂时"。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世俗的智慧,他提醒读者不要过于追求仙境般的理想,如"瑶台并阆苑",而是要珍惜现实中的"六家珍宝",这些可能是指人间的美德和智慧,出自"天池",象征着自然和宇宙的智慧源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语言质朴,借物说理,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河流决昆崙,微禹其为鱼。
龙门虽已凿,犀枻孰可踰。
老翁被发鬓如丝,临流欲渡将何之。
妪止翁留翁勿渡,翁不妪从舍之去。
中流凭一壶,意谓千金俱。
一壶势莫支,千金沦其躯。
壶兮壶兮翁之■,鼍吼鲸吞方得意。
曲终哀怨写箜篌,邻女为君双堕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