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师堂》
《九师堂》全文
宋 / 杨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易道已南矣,清风今尚寒。

山人空再拜,不识汉衣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ǔshītáng
sòng / yángpán

dàonánqīngfēngjīnshànghán

shānrénkōngzàibàishíhànguān

注释
易道:简易之道,可能指隐逸或回归自然的生活道路。
南矣:向南延伸,暗示远离尘世。
清风: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含清高之意。
尚寒:仍然寒冷,可能象征心境的孤寂。
山人:山居之人,指隐士。
空再拜:徒然施礼,表示敬意但无实际作用。
不识:不认识,暗示与世俗的隔阂。
汉衣冠:汉代的服饰,这里可能象征传统文化或朝廷的象征。
翻译
简易的道路已经向南方延伸,清冷的风现在依然刺骨。
山居之人徒然再三施礼,却不认识汉代的服饰冠冕。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之士人的生活情景和心境。他说自己已经走向了平易的道路,即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享受着清风,但春寒尚未褪去。诗人在自然中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表达了对世俗礼节的疏离,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不慕虚荣的情怀。

"易道已南矣"中的“易道”,指的是平坦无阻的道路,隐喻归隐田园的生活选择;“已南矣”则暗示诗人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清风今尚寒"描绘了初春时节,虽然大自然开始苏醒,但气温依旧偏冷。

"山人空再拜"中的“山人”,指的是隐居在深山之中的人,即诗人自己;“空再拜”则表明诗人对世俗礼节的疏离和不屑为之。在古代中国,行礼仪式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这里诗人却选择了保持距离。

"不识汉衣冠"中的“汉衣冠”,泛指汉族的服饰和官帽,这里象征着官方的身份标志;“不识”则表达了一种不了解、不认同甚至是拒绝。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自己与世俗社会的隔阂,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此诗寓意深远,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清淡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蟠
朝代:宋

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
猜你喜欢

番社杂咏二十四首

男冠毛羽女䰐鬖,衣极鲜华酒极酣。

一度齐咻金一扣,不知歌曲但喃喃。

(0)

惠献贝子功德诗八章寄呈德济齐制府并序·其一

宗臣庙算定岩疆,奕世盟勋带砺长。

黄石书精馀枕秘,青油幕远即戎行。

天家枝干标英早,阃外韬钤决策良。

受命专征谁得似,东山零雨古锜斨。

(0)

彰化八景

海滨世界洗洪荒,瓦缝参差映夕阳。

羁客远投冠盖里,落霞低衬水云乡。

渔舟鼓浪醒诗眼,牧笛眠风破酒肠。

返照山城烟树晚,画图指认色苍茫。

(0)

同治己巳避水姥坞觜

又向湖干住,依人屋数椽。

晚山如我瘦,明月向谁圆。

酒薄寒难御,愁多病易缠。

怒涛飞不到,聊借一枝眠。

(0)

甲申元旦试笔

怪道参军语带蛮,三年鱼鸟笑人顽。

将随鸥下无机地,已在鸦飞不到山。

更鼓叠催乡梦短,簿书刚了宦情闲。

紫宸青琐高寒处,回首风尘愧鬓斑。

(0)

哭女随珠·其一

讵有门楣待尔强,祗怜娇小似平阳。

银鱼昔每从爷觅,金鹿今闻比母长。

幼却膻腥应夙慧,贫疏罗绮尚新妆。

谁知未嫁先黄土,裙布无缘愧戴良。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