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这是一首充满了隐逸情怀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淡泊,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自乐平生道”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自得其乐,不随波逐流地追求外在的成功或功名。"烟萝石洞间"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景象,烟雾缭绕的山洞成为诗人安身立命之所。
“野情多放旷”表明了诗人的性格,他对大自然的情感流露得十分丰富且不受拘束。"长伴白云闲"则是这种情怀的具体写照,诗人与悠悠白云为伴,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时光。
“有路不通世”一句显示了诗人的孤高立意,他不愿意随波逐流地融入尘世,而是选择了一条不为世俗所了解和接受的道路。"无心孰可攀"则进一步强调,诗人已无心于功名利禄,对那些可以攀爬的社会关系和物质追求毫不在意。
“石床孤夜坐”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夜晚场景,诗人独自坐在坚硬的石床上,可能是在沉思,也可能是欣赏着周遭的自然美。"圆月上寒山"则将这种宁静与孤独推向高潮,明亮的圆月映照在清冷的山峦之上,为诗人提供了一幅绝美的夜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不随世俗浮沉的心境。
石桥翊翊如游龙,上有亭子名垂虹。
飞梁横跨碧波上,砥柱屹立波涛中。
气吞巨区三万顷,目览洞庭七十峰。
岩峦显状固非一,江湖合势遥相通。
醒心丰乐昔称胜,斯亭直与之相雄。
前年烽火亭烧毁,劫灰徒逐东流水。
此邦壮观已萧条,喜有孔侯复经始。
侯家清白素王孙,葺旧补残有伦理。
栋宇翚飞洲渚间,窗扉轮奂烟云里。
庙貌三忠自侯建,遗像肃然人敬止。
邦人士卒共乐成,鼓舞歌诗颂侯美。
从今过客踏灵鳌,尽说登临气象豪。
秋水芙蓉翻锦浪,寒汀落日散金涛。
风帆沙鸟近隐见,烟云竹树森相交。
个中风景吟不足,空对山川送游目。
停杯听我歌此曲,并刀快剪吴淞绿。
《垂虹亭》【明·无名氏】石桥翊翊如游龙,上有亭子名垂虹。飞梁横跨碧波上,砥柱屹立波涛中。气吞巨区三万顷,目览洞庭七十峰。岩峦显状固非一,江湖合势遥相通。醒心丰乐昔称胜,斯亭直与之相雄。前年烽火亭烧毁,劫灰徒逐东流水。此邦壮观已萧条,喜有孔侯复经始。侯家清白素王孙,葺旧补残有伦理。栋宇翚飞洲渚间,窗扉轮奂烟云里。庙貌三忠自侯建,遗像肃然人敬止。邦人士卒共乐成,鼓舞歌诗颂侯美。从今过客踏灵鳌,尽说登临气象豪。秋水芙蓉翻锦浪,寒汀落日散金涛。风帆沙鸟近隐见,烟云竹树森相交。个中风景吟不足,空对山川送游目。停杯听我歌此曲,并刀快剪吴淞绿。
https://shici.929r.com/shici/CBHv7QTs6h.html
野水孤村梅万树,不是寻常放牛处。
村中小牧异凡儿,骑牛却踏骑驴路。
村南梅早村北迟,牛去牛来随所之。
愿得花时长纵牧,落梅休向笛中吹。
左角岐嶷挂西汉,右角弯弓束东观。
扣角狂歌梅雨飞,白石茫茫满村烂。
牛背吟成香雪残,村庄归路出林端。
孤寒门向青芬发,莫比寻常牧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