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长桥未卧波,垂鞭风袅跨虹过。
每闻行潦愁溢溢,蒿目疏治竟若何。
水退长桥未卧波,垂鞭风袅跨虹过。
每闻行潦愁溢溢,蒿目疏治竟若何。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朗的春日里,骑马经过一座未被河水淹没的长桥时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桥下水流退去后,桥身与水面之间形成的微妙关系,以及风轻拂过,仿佛与桥上的马鞭一同舞动的生动画面。
“水退长桥未卧波”,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时间,通过“水退”这一自然现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空旷的氛围。长桥横跨于水面之上,但因水位下降,桥面并未与波浪相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垂鞭风袅跨虹过”,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骑马过桥的场景。马鞭轻轻垂下,随着微风的吹拂,仿佛与彩虹一般轻盈飘逸,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美感。这里不仅写出了动作的流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每闻行潦愁溢溢,蒿目疏治竟若何。”最后两句则转为对治理河流问题的思考。每当看到河流泛滥,人们总是充满忧虑,而面对疏浚治理的困难,又感到束手无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深思,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