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采当荒郊,林皋猛虎声咆哮。
欲往避之,日在崦嵫,旷野啼䲭鸮。
四顾徬徨而股栗,猛虎张颐展爪扑人食。
余告虎:“吁嗟麟兮,不食生物践生草。
尔虎白额斑狸而黑文,貌岂不如麟,胡为不仁而扑我。
”猛虎前致词:“我虎居深村,饥来啖牛羊。
牛羊啖不足,方思啖人肉。
人居城市与人伍,扑食同类何可数。
谁言虎猛能咥人,世人之猛过于虎。”
樵采当荒郊,林皋猛虎声咆哮。
欲往避之,日在崦嵫,旷野啼䲭鸮。
四顾徬徨而股栗,猛虎张颐展爪扑人食。
余告虎:“吁嗟麟兮,不食生物践生草。
尔虎白额斑狸而黑文,貌岂不如麟,胡为不仁而扑我。
”猛虎前致词:“我虎居深村,饥来啖牛羊。
牛羊啖不足,方思啖人肉。
人居城市与人伍,扑食同类何可数。
谁言虎猛能咥人,世人之猛过于虎。”
这首《猛虎行》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描绘一位樵夫在荒郊野外遭遇猛虎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人性与兽性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樵采当荒郊”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荒郊野外,环境的荒凉与孤独为接下来的情节铺垫。接着,“林皋猛虎声咆哮”,生动地描绘出猛虎的威猛形象,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面对猛虎的威胁,樵夫想要躲避,却发现自己身处旷野,四周只有啼鸣的䲭鸮,无处可逃,这种无助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随后,诗中的对话部分是全诗的亮点。樵夫试图与猛虎沟通,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猛虎行为的不解。而猛虎的回答则揭示了其生存的困境和对食物来源的无奈选择。它解释说,由于牛羊难以满足其饥饿,才不得不转向人类,而这在人类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诗中通过猛虎之口,暗喻了人类社会中某些人的残酷与贪婪,与猛虎的生存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猛虎的话“世人之猛过于虎”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表达了对人性深处的反思。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发了读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猛虎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动物生存状态的诗歌,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