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蒙密掩蓬庐,人卧西风七月初。
病似孤城频受困,愁如乱发不胜梳。
澄心未了三生业,薄福难消一卷书。
际此中年尽磨折,焉知颓老更何如。
豆花蒙密掩蓬庐,人卧西风七月初。
病似孤城频受困,愁如乱发不胜梳。
澄心未了三生业,薄福难消一卷书。
际此中年尽磨折,焉知颓老更何如。
这首清代诗人熊琏的《枕上》描绘了一幅秋夜病榻的画面。首句“豆花蒙密掩蓬庐”,以豆花比喻秋夜的浓雾,朦胧而寂静,暗示诗人独处简陋居所的情境。次句“人卧西风七月初”,点明时令为初秋,西风微凉,诗人卧病在床,心境凄凉。
第三句“病似孤城频受困”运用比喻,将病体比作孤立无援的城池,形象地表达了病痛带来的困扰和无助。第四句“愁如乱发不胜梳”,则以乱发比喻愁绪之多,难以梳理,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苦闷。
第五句“澄心未了三生业”,诗人感叹尚未完成一生的心愿和责任,即使心境澄明,也未能放下。最后一句“际此中年尽磨折,焉知颓老更何如”,诗人感慨自己正值中年,却饱受生活的磨砺,对未来衰老的生活状况充满未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生活艰辛和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
归去唯将新诰牒,后来争取旧衣裳。
山桥晓上芭蕉暗,水店晴看芋草黄。
乡里亲情相见日,一时携酒贺高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崙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