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娜破瓜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众里腰肢遥可识,应殊。暗里犹能摸得渠。
醉侧不须扶。唤作周家行画图。
背立欠伸花絮底,知无。未信丹青画得如。
袅娜破瓜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众里腰肢遥可识,应殊。暗里犹能摸得渠。
醉侧不须扶。唤作周家行画图。
背立欠伸花絮底,知无。未信丹青画得如。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青春少女的形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娇羞与灵动。"袅娜破瓜馀","破瓜"是女子十五岁的雅称,"袅娜"形容其身姿轻盈,暗示少女已度过豆蔻年华,初露成熟之美。"豆蔻梢头二月初"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微妙的年龄节点,如同早春二月的豆蔻花,含苞待放。
"众里腰肢遥可识",在人群中也能轻易认出她那曼妙的身段,显示出她的独特魅力。"应殊"则表达了她的与众不同,即使在暗中也能被感知。"暗里犹能摸得渠",这句既描绘了少女的娇俏,也流露出一种含蓄的亲密感。
"醉侧不须扶",描绘了她在微醺状态下无需他人扶持的自持,显示出她的稳重和自信。"唤作周家行画图",将她比作一幅传世佳作,生动地刻画出她的美丽动人。"背立欠伸花絮底",写她倚花而立,姿态慵懒,更显其娇憨可爱。
最后两句"知无"和"未信丹青画得如"是对她美的赞叹,认为她的美超越了画工的笔墨,难以用言语或画笔完全捕捉。整首词通过细节描绘,展现出少女的青春活力和内在韵味,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秀色亭亭并傲霜,征君晚节共芬芳。
延年益寿资灵草,玉碗金茎递进觞。
三径开尊如九日,百年沉醉几千场。
更妨花睡烧华烛,好下湘帘护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