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三光炤八极,天道甚著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三光炤八极,天道甚著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这首诗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七子之一的曹植所作,名为《惟汉行》。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汉朝盛世的怀念和对理想君主的向往。
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这两句从宇宙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分化,以及万物按其本性而生成。诗人通过这种哲学性的表述,展现了对自然规律和世界秩序的认同。
三光炤八极,天道甚著明。
这里的“三光”指的是日、月、星辰,代表着宇宙中不可见之力的运行。诗人强调了天道的明显与神圣,这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界不可抗拒力量的敬畏。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领袖的设想,即一个能够引导人民、维持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君主形象。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这里,“行仁”指的是施行仁义之政,“章以瑞”则是通过美好的德行来获得祥瑞。诗人希望君主能够警醒自己,不因功成名就而变得骄傲自满。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这两句描写了理想中的君主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愿意倾听来自下层的声音,并且迅速作出回应。这种形象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美好设想。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这里,“明主”指的是有智慧和见识的君主,“敬细微”则是对细小事物也保持尊重之意。诗中强调了这种领导者对于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的敬畏,以及他能够在四季更替中寻找天道的启示。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二皇”指的是尧、舜两位圣明君主,“至化”则是最高境界的教化。诗人通过赞美古代圣王的德政,表达了对理想政治文化的向往。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这句中,“禹”指的是大禹,即夏朝开国君主尧舜时期的大臣,大禹治水有功。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英明君主和他们的丰功伟业,强调了对汉代盛世的追忆。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这里,“在昔”指的是过去的时代,“怀帝京”则是怀念古都长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政治理想的深切怀念,即使是在白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也不愿意从这种美好的回忆中脱离。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济济”形容盛大而光荣,“公朝”指的是汉代,“万载驰其名”则是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流传千古。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现了对汉代文化和政治成就的无限赞美,以及他对这种理想状态持续下去的殷切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曹植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出他对于古代圣王德政的崇敬,以及对于汉朝盛世的怀念和向往。通过这些哲学性、政治性的表述,诗人寄寓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
紫霄峰下绝韦编,旧隐相如结袜前。
月落尚留东閤醉,风高还忆北窗眠。
江城夜别潇潇雨,山槛晴归漠漠烟。
一顷豆花三顷竹,想应抛却钓鱼船。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露凉花敛夕,风静竹含秋。
素志应难契,清言岂易求。
相欢一瓢酒,明日醉西楼。
天子坐法宫,诏书下江东。
懿此嘉遁士,蒲车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朴略多古风。
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聪。
嵓居四十年,心与鸥鸟同。
一朝受恩泽,自说如池龙。
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
大君不夺志,命锡忽以崇。
旭旦出国门,轻装若秋蓬。
家依白云峤,手植丹桂丛。
竹斋引寒泉,霞月相玲珑。
旷然解赤绶,去逐冥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