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其二》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其二》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杳霭异湘川,飘飖驾紫烟。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雾湿汤沐地,霜凝脂粉田。

音容无处所,应在玉皇前。

(0)
翻译
远方的湘川景色朦胧,我如仙云般漂浮不定。
那华丽的凤楼中人已离去,只剩下明镜中空挂的月色。
沐浴之地被晨雾浸湿,昔日的脂粉田如今凝结着寒霜。
再也找不到你的声音和容貌,只希望你在天宫的玉皇面前。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仙境意境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超凡脱俗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高洁之人的崇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主人公梁国惠康公主的仰慕与不舍,似乎将她描绘成一位仙子般的人物。

"杳霭异湘川,飘飖驾紫烟"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杳霭"形容云气迷蒙,"异湘川"则指不寻常的湘江水域,这里已是仙境;"飘飖驾紫烟"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仿佛仙人乘云驾雾的场景。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孤寂与留恋。"凤楼"本是高雅之所,但"人已去"则显得空旷;"鸾镜"即古代传说中神鸟鸾用来照物的宝镜,而今夜月光下,镜悬而无人,这情景更添了几分凄凉。

接下来的"雾湿汤沐地,霜凝脂粉田" 描述了一种细雨如丝、轻霜似雪的微妙天气。这样的景象不仅映衬出自然之美,也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最后两句"音容无处所,应在玉皇前" 则是诗人的最高寄托。这里的"音容"指的是公主的风采与声音,这些都已无法寻觅;而"应在玉皇前"则是在说,即便如此美好的事物也只能呈现在天界之中,表达了对公主的崇敬以及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与仰慕,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艺术上追求高远与超逸的个性。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念奴娇·层栏飞栋

层栏飞栋,压孤城临瞰,并吞空阔。
千古吴京佳丽地,一览江山奇绝。
天际归舟,云中行树,鹭点汀洲雪。
三山无际,眇然相望溟渤。
凤么遗响悲凉,故台今不见,苍烟芜没。
千骑重来初起废,缅想六朝人物。
岘首他年,羊公终在,笑几人磨灭。
一时尊俎,且须同赋风月。

(0)

念奴娇·丽谯春晚

丽谯春晚,望东南千里,湖山佳色。
画戟门前清似水,时节初过灯夕。
封井年登,京华日近,每报平安驿。
满城花柳,正须千骑寻觅。
忆我年少追游,叨兔园客右,多惭英识。
今日怀人无限意,老泪尊前重滴。
赋咏空传,雄豪谁在,鬓点吴霜白。
招呼一醉,幸公时慰愁寂。

(0)

念奴娇·倚风含露

倚风含露,似轻颦微笑,盈盈脉脉。
染素匀红,知费尽,多少东君心力。
国艳酣晴,天香融暖,画手争传得。
绿窗朱户,晓妆谁见凝寂。
独占三月芳菲,千花百卉,算难争春色。
欲寄朝云无限意,回首京尘犹隔。
舞破霓裳,一枝浑似,醉倚香亭北。
旧欢如梦,老怀那更追惜。

(0)

念奴娇·王孙老去

王孙老去,算无地倾倒,胸中豪逸。
小筑三间便席卷,多少江山风月。
万壑回流,千峰输秀,人境成三绝。
登临佳处,鸟飞不尽空阔。
追念辋水斜川,有风流千载,渊明摩诘。
何必斯人聊一笑,俯仰今犹前日。
只恐东州,催成棠荫,又作三年别。
赏心难继,莫教孤负华发。

(0)

念奴娇·素秋新霁

素秋新霁,风露洗寥廓,珠宫琼阙。
帘幕生寒人未定,鹊羽惊飞林樾。
河汉无声,微云收尽,相映寒光发。
三千银界,一时无此奇绝。
正是老子南楼,多情孤负了,十分佳节。
起舞徘徊谁为我,倾倒杯中明月。
欲揽姮娥,扁舟沧海,戏濯凌波袜。
漏残钟断,坐愁人世超忽。

(0)

满庭芳·濩落难容

濩落难容,崎岖堪笑,一年陆走川浮。
又携妻子,两度过神州。
紫蟹鲈鱼正美,凉天气、恰傍中秋。
今宵意,无人伴我,快泻玉双舟。
功名,聊尔耳,千金聘楚,万户封留。
又争如物外,闲旷优游。
好在东阡北陌,相从有、诸老风流。
家山近,归休去也,不上望京楼。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