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渡衡湘,游戏寒江浔。
携群复挈侣,浩荡同浮沉。
一鸿忽失意,矰缴乃见侵。
众鸿不忍去,徘徊发哀音。
悲风何所恶,积水而又深。
欲渡那不得,徒存恤鸿心。
飞鸿渡衡湘,游戏寒江浔。
携群复挈侣,浩荡同浮沉。
一鸿忽失意,矰缴乃见侵。
众鸿不忍去,徘徊发哀音。
悲风何所恶,积水而又深。
欲渡那不得,徒存恤鸿心。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杂诗六首(其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雁群过衡湘江面的画面。首句“飞鸿渡衡湘”,以大雁南飞渡过湘江起笔,展现了季节变换和迁徙的自然景象。接下来,“游戏寒江浔”写出了雁群在江边嬉戏的轻松气氛。
“携群复挈侣,浩荡同浮沉”进一步描绘了雁群的团结与和谐,它们相伴同行,一同在江面上翱翔。“一鸿忽失意,矰缴乃见侵”笔锋一转,暗示有一只雁不幸遭遇猎人之箭,同伴们的悲痛之情油然而生。“众鸿不忍去,徘徊发哀音”表达了雁群对同伴的哀悼和不舍,哀鸣之声回荡在江面。
“悲风何所恶,积水而又深”借景抒情,悲凉的风和深沉的积水象征着困境和危险。“欲渡那不得,徒存恤鸿心”揭示了雁群的无奈与悲悯,它们想帮助受伤的同伴却无能为力,只能满怀同情。
整首诗通过雁群的遭遇,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困境中弱者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生态的深刻理解。
去后之推,今年断火,番数逢几。
数十人生,二分春色,岂等閒红紫。
裁衣刀尺,卖饧箫管,天气薄绵消未。
认桥西、青芜一片,踏处凤靴挑荠。
酒炉茶灶,烟沈帘卷,疑是臣门如水。
鞠蹴惊莺,鞦韆过鸟,人影桐阴地。
赠兰斗草,燖盟温语,怕冷伤春余泪。
百五日、饶剩花风,漫愁婪尾。
三閒破屋,乐哉支离叟。大笑庭前拍双手。
好花香、又得垂满蒲桃,谁更说、不是美人■酒。
何人工卖弄,驱驾风涛,东海携将袖中走。
昨夜漾云旗,璀璨银台,青鸟语、问君知否。
大半世、丹炉未曾成,做不到、天仙且还閒守。
知己最能得,况复本连枝。
襟怀磊落相似,真伪任人嗤。
两载花吟月醉,犹记围炉煮雪,赋茗斗新词。
行雁聚还散,重见在何时。霜飙紧,衰草尽,夕阳微。
离筵相对无语,别绪乱如丝。
此去乌亭鹭堠,珍重风餐水宿,眠食自扶持。
逢鲤寄芳讯,早慰倚闾思。
迷离衰草秋容老,凄凄蓼花红悴。
归雁横空,疏林坠叶,无限秋声盈耳。重阳过矣。
又疏雨连朝,酿成寒意。
舞蝶伶俜,寻芳犹绕画栏底。
谁家暮砧敲碎,一声声断续,如诉愁思。
瘦菊垂英,轻云弄影,小院添来清致。霜螯正美。
更把酒东篱,浅斟微醉。袖染寒香,晚风侵绣袂。
不恨偏愁,非慵似懒,恹恹终日。
年华逝水,又是暮冬时节。
倚妆台、双颦翠蛾,云鬟强整娇无力。
正峭寒一阵,侍儿低语,夜来微雪。帘密休轻揭。
怕见了梅花,怜伊瘦骨。葱尖拢袖,闲究还丹真诀。
更多情、呵冰草书,几回鹿脯从人乞。
待和风、吹暖兰房,共玩春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