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巫·其一》
《醉巫·其一》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醒巫颠禹步,敢召庐山神。

宁与石言晋,不能松事秦。

重华旦复旦,孟子醇乎醇。

启沃宁无志,延英望后尘。

(0)
鉴赏

这首诗《醉巫(其一)》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句“醒巫颠禹步”,以“醒巫”自比,暗含清醒与迷乱的对比,暗示自己在纷扰的历史中保持独立思考。“颠禹步”则借用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隐喻历史进程中的变革与挑战。整句表达出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洪流中,诗人虽清醒却也难免受到冲击。

“敢召庐山神”一句,诗人以“敢召”表明自己敢于挑战权威或传统,寻求真理的决心。“庐山神”可能象征着智慧、超脱或某种精神力量,诗人借此表达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传统智慧的尊重。

“宁与石言晋,不能松事秦”运用了“石言”和“松事”的典故,前者出自《左传》,后者出自《史记》,分别指代忠贞不渝和坚守原则。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宁愿保持独立和忠诚,也不愿妥协或附和权势的态度。

“重华旦复旦,孟子醇乎醇”引用了舜帝的“重华”和孟子的“醇”,前者象征着理想化的君主和政治,后者代表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道德伦理的坚持。

“启沃宁无志,延英望后尘”中,“启沃”可能指的是开导、启发之意,而“延英”则是古代宫殿名,常用于比喻君臣对话的场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君主面前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又深知自己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只能仰望历史的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人格和道德追求的决心。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挽彭玉麟联

以刚直奇伟之行,宣悱恻忠亮之节,使天下贤否智愚,皆深严惮,此独中兴一人,是所习闻先正;

忆侍游军府之日,观挥毫尊酒之间,至于今言论风采,都已莫追,空有梅花万点,不堪悲哽孤儿。

(0)

圣人岩联

忠心昭日月,义气贯乾坤。

(0)

坤宁宫交泰殿东西面春联

居一得元,秉神符而永极;

交三成泰,捧宝胜于重华。

(0)

寓所联

抑人是自抑;扬人其自扬。

(0)

巧对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0)

正厅联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