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楼台耸佛宫,缘云扪石得榰筇。
布金地主空遗像,折桂仙翁失旧踪。
人去远山留夕照,僧归晚径带残钟。
眼中有句无人道,欲寄丹青恐未工。
隔水楼台耸佛宫,缘云扪石得榰筇。
布金地主空遗像,折桂仙翁失旧踪。
人去远山留夕照,僧归晚径带残钟。
眼中有句无人道,欲寄丹青恐未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自然山水间寻访仙迹的景象,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失落传统的感慨。
“隔水楼台耸佛宫”一句,以宏伟壮丽的建筑为开篇,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紧接着,“缘云扪石得榰筇”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探寻古迹的过程,榰筇(一种植物)象征着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的力量。
“布金地主空遗像”表明尽管曾经辉煌的建筑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片荒凉。与此同时,“折桂仙翁失旧踪”则揭示了传统文化的消逝,仙翁是道教中修炼成仙之人的称呼,折桂可能隐喻对仙境追求的失落。
“人去远山留夕照”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夕阳余晖依旧洒在远方的山峦,而人已经不再。紧接着,“僧归晚径带残钟”则描写了僧人的归途,他们身边带着那微弱的钟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眼中有句无人道,欲寄丹青恐未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艺术创作的自我期许。这里的“眼中有句”指的是诗人内心对于景象的理解和感悟,而“无人道”则是因为这种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达,或者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末了,“欲寄丹青恐未工”则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自谦态度,担心自己的作品不足以传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于个人创作能力的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学追求和艺术自觉。
孤笠与闲云,随遇众山活。
出郭五里余,泼眼青到骨。
李相思家山,愁心渺天末。
鞭我入山心,携我住山褐。
一上到绝顶,神清天宇豁。
始知险如夷,有路得上逵。
空碧虽非家,坐卧信可悦。
东望东海头,西望五湖出。
云霞入衣袂,衾枕生日月。
攀历岂谓高,已觉尘境绝。
圣人乃希天,万象咸就列。
蹉跎复蹉跎,夜坛情磬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