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麟众角失精彩,尺璧千崖发耿光。
借面北人无四目,独馀方寸是慈祥。
一麟众角失精彩,尺璧千崖发耿光。
借面北人无四目,独馀方寸是慈祥。
这首诗以“僧从事文字禅三首(其二)”为题,出自宋代诗人释德洪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思想。
首句“一麟众角失精彩”,以“麟”(传说中的神兽)喻指卓越或非凡之人,而“众角”则代表众多平凡之物。通过对比,强调了卓越者在群体中的独特性和光芒。接着,“失精彩”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在众多平凡事物的衬托下,卓越者的特质和成就显得更加耀眼。
次句“尺璧千崖发耿光”,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比。这里将“尺璧”(价值连城的玉器)比作卓越者的成就,而“千崖”则象征着周围众多的平凡事物。通过“发耿光”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卓越成就在众多平凡背景下的突出与闪耀。
后两句“借面北人无四目,独馀方寸是慈祥”,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卓越者的特点。前一句“借面北人无四目”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卓越者在某些方面可能与众不同,甚至超越常人。这里的“面北人”可能暗指那些在特定领域有着独特见解或能力的人,而“无四目”则暗示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拥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或理解力。后一句“独馀方寸是慈祥”则表达了卓越者内心的善良与慈悲,即使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他人温暖与关怀的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卓越者与平凡者的对比,以及对卓越者内在品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卓越与善良并存的美好愿景。诗中寓言式的表达,既富有哲理,又蕴含深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鳞鳞汝水冰碧光,汝之左右百草芳。
红兰紫桂媚长昼,钩辀鸟子回银塘。
茭蒲无数菱叶小,西家鞦韆属年少。
燕泥霁雨风景酣,帘箔依稀有歌笑。
赵氏女子邯郸娼,綵丝绣履踏春阳。
心思宛转萦云缕,羞对儿郎唱凤凰。
乐山嵯峨石生雨,乡人迎神奏歌舞。
婆婆起向神祠前,祝愿生身事针组。
野风吹目双泪零,泉声松韵相泠泠。
谁言女子情爱癖,誓死命轻如鸟翎。
鸟翎飞上合欢树,开花夜夜无愁苦。
秋香不断相思浦,玉钗断股埋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