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其五》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其五》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礼拜起来无伎俩,拈花笑里有精神。

何如眼倦抛书睡,一枕雷霆撼四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然的智慧。

首句“礼拜起来无伎俩”,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在日常礼佛时的专注与虔诚,没有多余的动作或技巧,纯粹的心灵交流。这反映了禅宗强调的“心即佛”的理念,通过内心的清净来接近佛性。

次句“拈花笑里有精神”,则进一步揭示了禅宗中的“拈花微笑”故事,象征着悟道的瞬间。这里的“精神”不仅指个人的精神状态,更蕴含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和领悟。通过微妙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超越语言的智慧和理解。

后两句“何如眼倦抛书睡,一枕雷霆撼四邻”,则以日常生活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外界喧嚣与诱惑时,选择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即使外界风雷交加,内心却能保持一片宁静,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境界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定慧双修”,即通过内心的定力来达到智慧的觉醒,从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禅宗哲学思想的生动诠释。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杨孟潜挽诗

芳春奋科目,令器比玙璠。

致孝亲闱乐,传经学者尊。

一朝随化物,群行载词垣。

光华知不泯,况有凤毛鶱。

(0)

赠仰善主事南归

重逢方适愿,几日又分岐。

瑚琏真堪宝,云霄自有期。

从知万人见,肯受一尘缁。

无限岁寒意,题诗赠别离。

(0)

漳州曾氏望云卷

县城当桂岭,清昼白云垂。

重到曾游处,偏增罔极悲。

神游杳霭外,目断苍茫涯。

五色衣裳在,承欢讵可期。

(0)

潘太守挽诗·其一

昔在临川郡,行春皂盖荣。

桑麻千里绿,弦诵万家声。

意澹终辞禄,才高岂尚名。

至今城下水,人比使君清。

(0)

钟长史木讷斋

贤王重师教,长史足官荣。

清绝斋居里,新题木讷名。

近仁由德性,好古见仪刑。

一世誇轻捷,君当表后生。

(0)

题康氏临清楼

文溪似秋浦,窈窕湛寒玉。

天净波平一鉴开,倒影金华千仞绿。

人家多住溪东西,飞栋辉煌接华屋。

疏槐杨柳荫当门,翠荇红蕖悦心目。

康氏楼居更萧爽,雕栏百尺凌云上。

仙姥峰高望欲齐,状元洲近平如掌。

词翁酒客屡招寻,吹竹弹丝共欢赏。

风物清华入吟啸,阛阓喧嚣断轮鞅。

忆昔总角初常游溪之涯,拆竿坐石堪垂钓,临水提筐逢浣纱。

朅来忽复四十载,漂泊不归双鬓华。

天涯往往闻逸兴,邂逅题诗徒自嗟。

岂不闻宋朝曾孝子,三子科名相继起。

连篇文采动公卿,文溪之名自兹始。

今人何必非古人,珍重贻谋在经史。

他年若绾银黄来,仰视高楼耀闾里。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