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缘山麓,凄酸独对公。
忠魂望曷极,块肉远成空。
雀乱荒烟冷,碑危野草丰。
邮亭暗月夜,马骨尚嘶风。
薄暮缘山麓,凄酸独对公。
忠魂望曷极,块肉远成空。
雀乱荒烟冷,碑危野草丰。
邮亭暗月夜,马骨尚嘶风。
这首诗描绘了大忠祠在薄暮时分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与缅怀。
首联“薄暮缘山麓,凄酸独对公”,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诗人独自站在山脚,面对着大忠祠,内心充满了哀伤与感慨。这里的“公”字,既指代祠堂内的英雄先烈,也暗含对历史公正与正义的呼唤。
颔联“忠魂望曷极,块肉远成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英雄们的忠魂,似乎在无尽地眺望着远方,寻找着某种无法触及的极致。而“块肉远成空”则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英雄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空中的块肉,难以捕捉却又永远存在,寓意深远。
颈联“雀乱荒烟冷,碑危野草丰”,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祠堂周围的环境。雀乱荒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碑危野草丰,则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在自然中愈发明显,同时也预示着英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
尾联“邮亭暗月夜,马骨尚嘶风”,将场景推向夜晚,邮亭在暗淡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马骨尚嘶风”更是以马骨的嘶鸣,象征着英雄虽已离世,但其英勇事迹和精神却如同风中之音,穿越时空,激励着后来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大忠祠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正义、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