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山中景象。开篇“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两句,以“林色”、“溪古”和“深篁”三个词语勾勒出一幅深邃幽静的画面,其中“幽翠”则点明了环境的清新和生机。紧接着,“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水面,渔舟停泊于山尊之下,月光映照其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酒意的氛围。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两句,用“始穷”来形容溪流的幽深,而“壑绝人境异”则表明这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仙境。接着,“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泉水轻轻滴落和新生的草木,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则转向声音的层面,长时间的寂静中,只有偶尔传来的砍柴声打破宁静。下文“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两句,则描绘出孤独的大雁在空中飞翔,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远离尘世的向往。
随后,“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两句,以历史的视角回顾那些选择隐退山林的前贤,而“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困惑和不安。
“缑峰信所剋,济北余乃遂”两句,通过对山峰和河流的描绘,传递出一种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紧接着,“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万物皆有其道理的领悟,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内心中对尘世事务的解脱。
最后,“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两句,则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品格的重要性,而“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则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平淡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内心世界的佳作。
丛筠抱清节,茂若含幽翠。
孤树老风霜,空枝少春意。
其中有磐石,人莫知其器。
坚顽如我心,脱尽荣枯累。
画不与诗谋,诗辄穷微理。
何时逢画郎,忘言笑相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