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因支离,乘间遂疲蹇。
语默良未寻,得丧云谁辩。
幸莅山水都,复值清冬缅。
凌厓必千仞,寻溪将万转。
坚崿既崚嶒,回流复宛澶。
杳杳云窦深,渊渊石溜浅。
傍眺郁篻簩,还望森楠楩。
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藓。
鼯狖叫层嵁,鸥凫戏沙衍。
触赏聊自观,即趣咸己展。
经目惜所遇,前路欣方践。
无言蕙草歇,留垣芳可搴。
尚子时未归,邴生悲自免。
永志昔所钦,胜迹今能选。
寄言赏心客,得性良为善。
托养因支离,乘间遂疲蹇。
语默良未寻,得丧云谁辩。
幸莅山水都,复值清冬缅。
凌厓必千仞,寻溪将万转。
坚崿既崚嶒,回流复宛澶。
杳杳云窦深,渊渊石溜浅。
傍眺郁篻簩,还望森楠楩。
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藓。
鼯狖叫层嵁,鸥凫戏沙衍。
触赏聊自观,即趣咸己展。
经目惜所遇,前路欣方践。
无言蕙草歇,留垣芳可搴。
尚子时未归,邴生悲自免。
永志昔所钦,胜迹今能选。
寄言赏心客,得性良为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水间的漫游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心境。
"托养因支离,乘间遂疲蹇"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劳顿,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相反,在"幸莅山水都,复值清冬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之情,因为他得以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徜徉。
接下来的几句:"凌厓必千仞,寻溪将万转。坚崿既崚嶒,回流复宛澶",通过对山川蜿蜒、溪流曲折的描述,传递出诗人对于大自然无尽变化的赞叹。
在"杳杳云窦深,渊渊石溜浅"一句中,诗人以"杳杳"和"渊渊"来形容山谷中的云雾和溪水之深浅,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
随后的几句:"傍眺郁篻簩,还望森楠楩。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藓",则是对山林景象的进一步刻画,其中蕴含着一份对自然野趣的喜爱和向往。
诗中的下半部分,如"鼯狖叫层嵁,鸥凫戏沙衍。触赏聊自观,即趣咸己展"等句,则是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心情流露。他不仅是在观看,更是在内心深处与大自然对话。
最后几句:"经目惜所遇,前路欣方践。无言蕙草歇,留垣芳可搴"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所见所感的珍视,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期待和乐观态度。"尚子时未归,邴生悲自免"则透露出一丝离别之情,但这种哀伤很快被"永志昔所钦,胜迹今能选"中的坚定与满足所取代。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致的精彩描绘,以及对自然美好的一再赞叹,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超然的心境。
闭门倾浊醪,胜接俗子语。
蟹螯得橙齑,风味正如许。
缅怀冰雪姿,何由对谈麈。
夫君腹为笥,万卷方撑拄。
哦诗送归鸿,平生无漫与。
十年就閒旷,一日看轩翥。
老夫衰病馀,颓然守环堵。
无因少年事,插花更椎鼓。
岁晚场圃休,黄落溪上雨。
溪边双白鹭,见影忽惊举。
水天渺无际,瞑霭下前浦。
此时亦愁绝,拥鼻吟正苦。
安得百斛舟,载取君家醑。
我有经纶天下之大志,陶冶万物之雄心。
上书几欲自荐达,君门无籍不可寻。
归来抚剑星斗近,老去援琴山水深。
混迹渔樵友麋鹿,兴发时为梁父吟。
雾雨方寒蔽林薮,黄狐跳梁苍兕吼。
岁云暮矣人白头,纳履踵决衣见肘。
茫茫大块宁终久,青史功名谁不朽。
昔贤达观有至言,破除万事无过酒。
朝来叩关闻剥啄,长须致简喜且愕。
满壶倾写清若空,一釂衰颜返丹渥。
此物难从俗士论,古今与世收奇勋。
寒谷可以回阳春,浇风亦使还其淳。
书生分量当饮温,圣清贤浊何用分。
浊醪有妙理,引人著胜地。
乘坠且不知,焉知物为贵。
扬雄嗜饮而家贫,玄嘲尚白费解纷。
屈原独醒良自苦,湘累空有些招魂。
一石亦醉淳于髡,五斗解酲刘伯伦。
卧舆当道陶渊明,骑马似船贺季真。
吏部有时甘盗瓮,丞相他年容吐茵。
古人已往不复见,忽然举觞如对面。
穷通得丧寓于此,旦暮方齐死生变。
拍浮池中固不恶,曲垒糟丘仍不薄。
一杯一杯复一杯,身世兼忘乃真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今吾于酒而亦云。
安得四海尽种秫,春台寿域长醺醺。
《岁晚诸君送酒赋长歌以谢之》【宋·李处权】我有经纶天下之大志,陶冶万物之雄心。上书几欲自荐达,君门无籍不可寻。归来抚剑星斗近,老去援琴山水深。混迹渔樵友麋鹿,兴发时为梁父吟。雾雨方寒蔽林薮,黄狐跳梁苍兕吼。岁云暮矣人白头,纳履踵决衣见肘。茫茫大块宁终久,青史功名谁不朽。昔贤达观有至言,破除万事无过酒。朝来叩关闻剥啄,长须致简喜且愕。满壶倾写清若空,一釂衰颜返丹渥。此物难从俗士论,古今与世收奇勋。寒谷可以回阳春,浇风亦使还其淳。书生分量当饮温,圣清贤浊何用分。浊醪有妙理,引人著胜地。乘坠且不知,焉知物为贵。扬雄嗜饮而家贫,玄嘲尚白费解纷。屈原独醒良自苦,湘累空有些招魂。一石亦醉淳于髡,五斗解酲刘伯伦。卧舆当道陶渊明,骑马似船贺季真。吏部有时甘盗瓮,丞相他年容吐茵。古人已往不复见,忽然举觞如对面。穷通得丧寓于此,旦暮方齐死生变。拍浮池中固不恶,曲垒糟丘仍不薄。一杯一杯复一杯,身世兼忘乃真乐。不可一日无此君,今吾于酒而亦云。安得四海尽种秫,春台寿域长醺醺。
https://shici.929r.com/shici/TDVqdc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