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馀。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馀。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诗中流露出对时光飞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馀。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首句“三乡过日君年几”表明时间在不断流逝,朋友们都已年逾半百。接下来的“今日君年五十馀”则具体指出友人的年龄,五十馀即五十六岁左右,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第三句“不独年催身亦变”意味着不仅时光在流逝,连个人也在变化之中。最后一句“校书郎变作尚书”则是说校书郎这个职位已经升迁为尚书郎,这是一种官职的提升和角色转换。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的职务变迁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新职位的祝福。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实风格,描绘出一幅时光与命运交织的人生画卷。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
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
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
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
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
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
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
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
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
明朝闹丝管,寒食杂歌哭。
使君坐无聊,狂客来不速。
载酒有鸱夷,扣门非啄木。
浮蛆滟金碗,翠羽出华屋。
须臾便陈迹,觉梦那可续。
及君未渡江,过我勤秉烛。
一笑换人爵,百年终鬼录。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诗僧,登垂云亭,饮参寥泉,最后过唐州陈使君夜饮,忠玉有诗,次韵答之》【宋·苏轼】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明朝闹丝管,寒食杂歌哭。使君坐无聊,狂客来不速。载酒有鸱夷,扣门非啄木。浮蛆滟金碗,翠羽出华屋。须臾便陈迹,觉梦那可续。及君未渡江,过我勤秉烛。一笑换人爵,百年终鬼录。
https://shici.929r.com/shici/Ry7AS4PIK2.html